行业标准
重点危险化学品应急处置原则(甲烷、天然气、原油)
2017-04-06 06:30  浏览:1404

       甲烷、天然气的特性及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

       特别警示

       极易燃气体。

       理化特性

       无色、无臭、无味气体。微溶于水,溶于醇 、乙醚等有机溶剂。分子量16.04,熔点-182.5℃,沸点-161.5℃,气体密度0.7163g/L,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0.6,相对密度( 水=1)0.42(-164℃),临界压力4.59MPa,临界温度-82.6℃,饱和蒸气压53.32kPa(-168.8℃),爆炸极限5.0%~16%(体积比),自 燃温度537℃,最小点火能0.28mJ,最大爆炸压力0.717MPa。

       主要用途:主要用作燃料和用于炭黑、氢、 乙炔、甲醛等的制造。

       危害信息

       【燃烧和爆炸危险性】

       极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危险。

       【活性反应】

       与五氧化溴、氯气、次氯酸、三氟化氮、液 氧、二氟化氧及其他强氧化剂剧烈反应。

       【健康危害】

       纯甲烷对人基本无毒,只有在极高浓度时成 为单纯性窒息剂。皮肤接触液化气体可致冻伤。天然气主要组分为甲烷,其毒性因其他化学组成的不同而异。

       安全措施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 规程,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具备应急处置知识。

       密闭操作,严防泄漏,工作场所全面通风,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在生产、使用、贮存场所设置可燃气体监测 报警仪,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配备两套以上重型防护服。穿防静电工作服,必要时戴防护手套,接触高浓度时应戴化学 安全防护眼镜,佩带供气式呼吸器。进入罐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储罐等压力容器和设备应设置安全阀、压力表、液 位计、温度计,并应装有带压力、液位、温度远传记录和报警功能的安全装置,重点储罐需设置紧急切断装置。

       避免与氧化剂接触。

       生产、储存区域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在传 送过程中,钢瓶和容器必须接地和跨接,防止产生静电。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禁止使用电磁起重机和用链绳捆 扎、或将瓶阀作为吊运着力点。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特殊要求】

       【操作安全】

       (1)天然气系统运行时,不准敲击,不准带 压修理和紧固,不得超压,严禁负压。

       (2)生产区域内,严禁明火和可能产生明火 、火花的作业(固定动火区必须距离生产区30m以上)。生产需要或检修期间需动火时,必须办理动火审批手续。配气站严禁烟火, 严禁堆放易燃物,站内应有良好的自然通风并应有事故排风装置。

       (3)天然气配气站中,不准独立进行操作。 非操作人员未经许可,不准进入配气站。

       (4)含硫化氢的天然气生产作业现场应安装 硫化氢监测系统。进行硫化氢监测,应符合以下要求:

       ——含硫化氢作业环境应配备固 定式和携带式硫化氢监测仪;

       ——重点监测区应设置醒目的标 志;

       ——硫化氢监测仪报警值设定: 阈限值为1级报警值;安全临界浓度为2级报警值;危险临界浓度为3级报警值;

       ——硫化氢监测仪应定期校验, 并进行检定。

       (5)充装时,使用万向节管道充装系统,严 防超装。

       【储存安全】

       (1)储存于阴凉、通风的易燃气体专用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库房温度不宜超过30℃。

       (2)应与氧化剂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 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存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3)天然气储气站中:

       ——与相邻居民点、工矿企业和 其他公用设施安全距离及站场内的平面布置,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

       ——天然气储气站内建(构)筑物 应配置灭火器,其配置类型和数量应符合建筑灭火器配置的相关规定;

       ——注意防雷、防静电,应按《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的规定设置防雷设施,工艺管网、设备、自动控制仪表系统应按标准安装防雷、防静电接 地设施,并定期进行检查和检测。

       【运输安全】

       (1)运输车辆应有危险货物运输标志、安装 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未经公安机关批准,运输车辆不得进入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限制通行的区域。

       (2)槽车和运输卡车要有导静电拖线;槽车 上要备有2只以上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器和防爆工具。

       (3)车辆运输钢瓶时,瓶口一律朝向车辆行 驶方向的右方,堆放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不准同车混装有抵触性质的物品和让无关人员 搭车。运输途中远离火种,不准在有明火地点或人多地段停车,停车时要有人看管。发生泄漏或火灾时要把车开到安全地方进行灭 火或堵漏。

       (4)采用管道输送时:

       ——输气管道不应通过城市水源 地、飞机场、军事设施、车站、码头。因条件限制无法避开时,应采取保护措施并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

       ——输气管道沿线应设置里程桩 、转角桩、标志桩和测试桩;

       ——输气管道采用地上敷设时, 应在人员活动较多和易遭车辆、外来物撞击的地段,采取保护措施并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

       ——输气管道管理单位应设专人 定期对管道进行巡线检查,及时处理输气管道沿线的异常情况,并依据天然气管道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保护管道。

       应急处置原则

       【急救措施】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 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皮肤接触:如果发生冻伤:将患部浸泡于保 持在38~42℃的温水中复温。不要涂擦。不要使用热水或辐射热。使用清洁、干燥的敷料包扎。如有不适感,就医。

       【灭火方法】

       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 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泄漏应急处置】

       消除所有点火源。根据气体的影响区域划定 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穿防静电服。作业时使用的所有设备应 接地。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若可能翻转容器,使之逸出气体而非液体。喷雾状水抑制蒸气或改变蒸气云流 向,避免水流接触泄漏物。禁止用水直接冲击泄漏物或泄漏源。防止气体通过下水道、通风系统和密闭性空间扩散。隔离泄漏区直 至气体散尽。

       作为一项紧急预防措施,泄漏隔离距离至少 为100m。如果为大量泄漏,下风向的初始疏散距离应至少为800m。

 

       原油的特性及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

       特别警示

       易燃粘稠液体。

       理化特性

       原油即石油,是一种粘稠的、深褐色(有时 有点绿色的)流动或半流动粘稠液,略轻于水。原油相对密度一般在0.75~0.95之间,少数大于0.95或小于0.75,相对密度在0.9~ 1.0之间的称为重质原油,小于0.9的称为轻质原油。原油粘度范围很宽,凝固点差别很大(-60~30℃),沸点范围为常温到500℃ 以上。它由不同的碳氢化合物混合组成,其主要组成成分是烷烃,还含有硫、氧、氮、磷、钒等元素。可溶于多种有机溶剂,不溶于 水,但可与水形成乳状液。不同油田的石油成分和外观可以有很大差别。

       主要用途:原油主要被用来作为燃油和生产 各种油品等,也是许多化学工业产品,如溶剂、化肥、杀虫剂和塑料等的原料。

       危害信息

       【燃烧和爆炸危险性】

       易燃,遇明火或热源有燃烧爆炸危险。

       【健康危害】

       石油对健康的危害取决于石油的组成成分, 对健康危害最典型的是苯及其衍生物,含苯的新鲜石油对人体危害的急性反应症状有:味觉反应迟钝、昏迷、反应迟缓、头痛、眼 睛流泪等,长期接触可引起白血病发病率的增加。

       安全措施

       【一般要求】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 规程,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具备应急处置知识。

       严加密闭,防止泄漏,工作场所提供充分的 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远离火种、热源,工作现场严禁吸烟。

       在可能泄漏原油的场所内,应该设置可燃气 体报警仪,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配备两套以上重型防护服。戴安全防护眼镜。穿相应的防护服。戴防护手套。高浓度环 境中,应该佩戴防毒口罩。必要时应佩戴自给式呼吸器。储罐等压力设备应设置液位计、温度计,并应带有远传记录和报警功能的 安全装置。

       避免与强氧化剂接触。

       生产、储存区域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搬运 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存在残留有害物时应 及时处理。

       【特殊要求】

       【操作安全】

       (1)往油罐或油罐汽车装油时,输油管要插 入油面以下或接近罐的底部,以减少油料的冲击和与空气的摩擦。

       (2)当进行灌装原油时,邻近的汽车、拖拉 机的排气管要戴上防火帽后才能发动,存原油地点附近严禁检修车辆。

       (3)注意仓库及操作场所的通风,使油蒸气 容易逸散。

       【储存安全】

       (1)储存于阴凉、通风的仓库内。远离火种 、热源。库房内温度不宜超过30℃。

       (2)保持容器密闭。应与氧化剂、酸类物质 分开存放。储存间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等设施。禁止使用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存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灌装时 ,注意流速不超过3m/s,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

       (3)注意防雷、防静电,厂(车间)内的储罐 应按《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的规定设置防雷、防静电设施。

       【运输安全】

       (1)运输车辆应有危险货物运输标志、安装 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未经公安机关批准,运输车辆不得进入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限制通行的区域。

       (2)严禁与氧化剂、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 。运输时所用的槽(罐)车应有导静电拖线,槽内可设孔隔板以减少震荡产生静电。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 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防雨淋、防 高温。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高温区,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3)输油管道地下铺设时,沿线应设置里程 桩、转角桩、标志桩和测试桩,并设警示标志。运行应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定。

       应急处置原则

       【急救措施】

       吸入:将中毒者移到空气新鲜处,观察呼吸 。如果出现咳嗽或呼吸困难,考虑呼吸道刺激、支气管炎或局部性肺炎。必要时给吸氧,帮助通气。

       食入:禁止催吐。可给予1~2杯水稀释。尽 快就医。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物,用大量水冲洗 皮肤或淋浴。

       眼睛接触:用大量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尽 快就医。冲洗之前应先摘除隐形眼镜。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 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 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用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灭火。

       【泄漏应急处置】

       根据液体流动和蒸气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 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消除所有点火源(泄漏区附近禁止吸烟、消除所有明火、火花或火焰)。作业时所 有设备应接地。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堵漏。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闭空间。用泡沫覆 盖抑制蒸气产生。用干土、砂或其它不燃性材料吸收或覆盖并收集于容器中。用洁净非火花工具收集吸收材料。大量泄漏:在液体 泄漏物前方筑堤堵截以备处理。雾状水能抑制蒸气的产生,但在密闭空间中的蒸气仍能被引燃。

       作为一项紧急预防措施,泄漏隔离距离周围 至少为50m。如果为大量泄漏,下风向的初始疏散距离应至少为300m。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