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变革,其中一条重要措施就是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李克强总理在昨日工作报告中提出,而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首次记者会上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表示,今年坚持推进价格改革。其中资源性产品的价格改革将是其中的重头戏。
据了解,自去年以来,我国围绕资源性产品、促进节能环保推出了一系列价格改革措施。在对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进行改革的同时,对油品质量进行了升级,对油品实行了优质优价政策。汽油国Ⅳ标准已经全面实行,上海、北京、江苏的一些城市已经提前使用国Ⅴ的汽油,到2017年全国都要用国Ⅴ的汽油和国Ⅴ的柴油。
去年国家发改委还调整了非居民用气的天然气价格,化工行业有切身感受。2013年的增量气价格一步调整到位,2012年之前的存量气价格分3年达到增量气的价格。现在存量气的价格为每立方米2元左右,增量气的价格为每立方米2.95元。徐绍史表示,这两个价格将在3年之后达到一致。
可再生能源加价和环保电价也在去年出台。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从0.8分提到1.5分,这样国家就可以建立基金去补贴可再生能源;脱硝、脱硫、除尘环保电价政策出台,促进了节能减排。
徐绍史表示,今年要坚持推进价格改革。要总结完善阶梯电价,指导落实阶梯水价,适时出台阶梯气价政策。要继续放开一部分价格和收费的管理,暂时放不开的,要加快建立健全反映市场供求、促进节能环保的价格政策。
一些代表委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家必须加快推进油气、煤炭等领域的价格改革,扭转资源过度使用、环境压力不断加大的局面。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曹湘洪认为,中国资源性产品当前的价格根本无法向社会传递资源紧缺、能源供应不足的信号。而且,中国较低的能源价格实际上还补贴了国际市场。由于能源成本低,出口产品中很多是初级产品和高耗能产品。
代表委员们预计,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将在两会后全面提速。据分析,油气领域的价格改革需要与行业改革同步,将促进天然气管网公平接入和开放,推动完善油气价格机制,理顺天然气与可替代能源的比价关系。煤炭则需要推进税费综合改革,资源税从价计征也可能延伸到煤炭产品。
记者了解到,在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方面,各地也有着自己的设想,如内蒙古等地提出要从价计征煤炭资源税,四川着手完善资源开发利益补偿机制,推动建立天然气市场化定价机制,调整优化销售电价水价结构。
编后
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已经是个老话题。国家“十二五”规划、党的十八大报告、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将其列为改革任务之一,而此次又被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
老话题被反复提及,足以见其重要性和艰巨性。长期以来,我国资源性产品价格被低估,价格体系被扭曲。这导致了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宝贵资源被滥采滥用,造成了环境污染,还制约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比如有的资源富集的地区,凭借较低的资源成本,大力发展高耗能、高污染且产能过剩的低端产业,不仅破坏了资源和环境,自身也陷入无以为继的困境。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煤电油气等价格机制改革已经取得成效。煤炭取消重点电煤合同,价格市场化;原油价格放开,汽、柴油零售价实行政府指导价;天然气“净回值法”形成门站价格已在全国推广;实行阶梯电价,大用户直购电改革试点规模不断扩大。但是,与我们的资源紧缺性、环境问题的迫切性相比,改革还远远不够。
资源性产品价格如果不能反映其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成本,粗放利用、粗放发展的冲动就难以抑制。化工行业主要利用油气煤等资源进行生产,资源性产品价格的改革对行业来说影响重大。从眼前看,似乎很多企业要多付出那么一点代价;但从长远看,则是转型升级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