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由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北京燃气集团、壳牌(中国)有限公司和中国城市燃气协会联合完成的《天然气在改善中国大气环境中贡献研究》报告在京发布。
发布会由国际能源署、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中美能源合作项目、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中国城市燃气协会联合举办。国家能源局、国家管网公司、部分国家驻华使领馆官员、中外能源企业专家、媒体等一百多位嘉宾汇聚一堂,探讨天然气发展方向,同时线上约5万人次观看了发布会。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副院长杨雷对报告进行了介绍和解读。
报告历经一年,选取了位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汾渭平原的9家燃煤电厂、10家燃气电厂以及31台燃气锅炉、13台燃煤锅炉开展了调研工作,并结合问卷调研、文献调研等多种方式,获取实际运行数据,作为课题研究的数据支撑。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对天然气在改善中国大气环境中的贡献展开了研究,微观层面研究天然气在发电和供热领域的环境效益和综合效益,中观层面选取典型城市研究在天然气利用过程中大气环境的变化情况,宏观层面研究气电调峰对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作用。
(1)天然气在发电和供热领域具有较好的环境效益
课题组通过实地调研的方式获取实际运行数据,分析了天然气在发电领域和供热领域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排放绩效、污染物当量、减排成本、能耗、水耗、占地面积、平准化度电污染成本、环保设备投资、碳排放等指标,天然气在发电和供热领域具有较好的环境效益。
调研的燃气电厂相较于燃煤电厂的污染物当量、能耗分别降低了46.7%和20%;占地面积和平准化度电污染成本仅为燃煤电厂的10%-30%和38%;其碳排放仅为48%左右。
(2)天然气在改善大气环境中具有较好贡献
报告选取北京作为典型城市,调研分析了自2000年到2019年在天然气利用过程中各类大气污染物浓度的变化情况。报告显示,在天然气利用规模增大的过程中,北京市PM2.5、PM10、NO2和SO2等污染物浓度逐年降低。
从2000年-2019年,天然气消费量从9.6亿立方米增长到约186.4亿立方米;PM10、NO2和SO2分别从2000年的162、71和71微克/立方米降低到2019年的68、37和4微克/立方米,累计降幅分别为58%、47.9%和94.4%。PM2.5从2013年的89.5微克/立方米降低到2019年的42微克/立方米,累计降幅53.1%。
(3)气电调峰有利于规模化发展可再生能源
报告通过建立分析模型,分析以天然气发电为可再生能源调峰情景下,可再生能源发展的规模,以及带来的环境贡献。报告显示,气电为可再生能源调峰占地面积降低74.7%,也将带来大气污染物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的减少。
最后,报告从天然气定位、环境治理和天然气产业发展三个方面建议明确天然气清洁能源的地位,发挥天然气在能源转型、碳达峰和碳中和中的重要作用;科学认识天然气的环境价值,提升环境治理水平;推动天然气体制改革,完善天然气价格机制,支持天然气发展。
7月13日,杨雷院长在IGU-G20: Secure Energy Supply for Sustainable Inclusive Recovery and Energy Transition: Critical Role of Gas Molecules的G20边会活动上,介绍了本研究的相关成果,相关国家的G20代表、国际机构等上百人参加了这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