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会展中心  培训  电机  西门子  工控  服务机器人  阀门  变频器  氢气,加氢站  PLC 

“智”行长远 施耐德电气引领轨交行业绿色发展

   日期:2021-11-03     来源:工控之家网    作者:工控之家    评论:0    
核心提示:近年来,中国高铁惊人的发展历程无疑是世界轨道交通建设历史上的一抹亮色。短短十余年间,中国高铁从无到有,建设了世界最大的高速铁路网并逐步形成公交化密集运营;另一方面,随着“四纵四横”高铁网提前建成、“八纵八横”高铁网逐步成型,中国高铁行业的发

近年来,中国高铁惊人的发展历程无疑是世界轨道交通建设历史上的一抹亮色。短短十余年间,中国高铁从无到有,建设了世界最大的高速铁路网并逐步形成公交化密集运营;另一方面,随着“四纵四横”高铁网提前建成、“八纵八横”高铁网逐步成型,中国高铁行业的发展重心已逐步由“投资”转向“运营”。尤其在中国双碳目标确立的当下,如何实现存量项目的绿色、智能运维,已经成为中国高铁的新挑战。凭借丰富的场景运营案例及深刻的实践积累,施耐德电气致力于从设备运营和维护层面全面提升轨交行业的作业效率,助力中国高铁“智”行长远。

1.png

    以“运营”面向未来挑战,轨交发展翻新篇

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高铁规模由1.98万公里增加到3.79万公里、翻了近一番,基本实现国家发展改革委《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2025年高速铁路规模达3.8万公里左右”的建设目标。同时,随着2021年投产新线数量较上一年下降44.83%并且连续两年下降,高铁投建热度渐退已成趋势,已有线路的运营质量成为客户更为关切的问题,亟待促进行业转型升级,把握绿色“智”变机遇。

作为客户可信赖的服务运营专家,施耐德电气深知高铁及轨交行业作为关键基础设施和重大民生工程,对安全、效率、舒适及能耗、排放等方面都有着极高的要求,在长期运行层面更面临着多重挑战:

  • 可靠性,安全性挑战:线路长、运行环境差异大的背景下,需要确保整个高铁系统的稳定、安全运行;

  • 运行成本,能耗挑战:高铁运行成本高、电力设备多,分析、节能难度大;

  • 运维强度及效率挑战:高铁系统复杂,运维工作量大,运维资源有限,对快速恢复供电要求高。

展望十四五规划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目标,高铁行业需在保持建设关键线路的同时“换挡提质”,实现运营水平的显著提升。比如相较应用最新技术开通、建设全新的高铁线路及配套设施,如何高效、绿色地改造现有线路的系统设施,进一步提升其可靠性和智能化水平,也成为极具现实意义且亟需验证的问题。在这方面,将“服务”作为良方的施耐德电气,以上海虹桥站改造项目为例,生动展现了现有枢纽站台通过服务改造、释放巨大运维收益的潜力。

        轨交行业换挡提质,枢纽站面临焕新挑战

具备专业性强、集中度高、相对封闭、计划性强等特征,高铁系统基础设施分为正线及枢纽站房两大部分。其中的调度、待客中枢,以及已有的高铁枢纽站房作为存量项目是否具备升级改造、历久弥新的潜力?施耐德电气与上海申铁杰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简称“申铁杰能”)用上海虹桥站这一亚洲乃至全球客运规模最大的铁路客运枢纽的智能化改造项目,给予了肯定的答案。作为申铁杰能打造的上海虹桥站客运设备智能化管理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施耐德电气定制化的综合性智能平台为虹桥站的智能化升级保驾护航。

图片7.png

 

自2010年7月启用起,上海虹桥站集高铁、机场、地铁等多种运输方式为一体,构成功能齐全的亚太第一综合交通枢纽,其高铁站台及线路与周边城市群形成的轨交网是打通长三角一体化以及中国“两带一路”的大通道。上海虹桥站巨大吞吐量及重要的枢纽地位使得其数字化和智慧升级之旅面临更多挑战:

  • 设备老旧:长时间大运力运营带来的设备使用年限过长、维护成本高且待改进、能耗不断增加等;

  • 空间繁杂:具体来讲,上海虹桥站配电设备位于站体夹层间,空间狭小且数量众多,传统的人工巡检模式无法完全覆盖诸多设备的监测、定位及维修需求,更难以实现主动式的运维;

  • 施工时间有限:合作双方需要在每天仅有4小时可用工时(每天午夜12点至凌晨4点)的情况下进行施工,以减少线路改造和停电供电对车站日常运营的影响。

改造的重重困难对施耐德电气的配电运维智能化解决方案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对此,施耐德电气为上海虹桥站量身定制了打通EcoStruxure三层架构与平台,涵盖系统、设备全生命周期的运维智能化解决方案。从底层设备的互联互通、到能效管控系统的建立完善、再到构建运营系统的顶层设计,施耐德电气深度参与其中,助力申铁杰能一同开启上海虹桥站“智慧车站”的焕新之旅。

绿色智能解决方案,造就高效“智慧车站”

作为枢纽站房,长期使用且难以进行大规模停机改造,则更需要可靠完备的改造计划。在完成关键情况摸排及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施耐德电气为上海虹桥站设计了完备的中低压一体化智能配电解决方案,对站内暖通机房、信息机房、消防主泵房、配电设备室、消防中心控制室及附体夹层配电室7个关键区域及10项终端电源进行了数字化、智能化改造:通过施耐德电气提供的NSX塑壳断路器、PowerTag无线电能测量模块、微断、智能网关、WATSN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控制模块、测温模块、通信模块等一系列底层设备的改造和加装,保障了供电可靠性且实现了关键负载的实时监测和数据整合。

在底层设备中,施耐德电气PSO电力监控系统(EcoStruxure? Power SCADA Operation)在实现互通的基础上,能够对各个负载运行数据的本地化统一收集和管理分析,赋能管理人员对系统的可视化、远程管理,并结合数据比对及专家经验提供科学可靠的维保建议;能效管控 系统平台(Energy Management System,EMS )对空调、通风、照明、给排水系统等关键能耗项目进行智能化的集中管理,有效提升了能源管理的精细化程度和节能减排力度;实现实时进行火灾监测和预警,帮助管理人员防患于未然、及时处理险情。此外,凭借施耐德电气解决方案的定制化能力,申铁杰能根据自身需求特点定制出更符合车站需求的能效管控模式,将新运维系统反应能力提升至原系统的3倍。

轨交行业的绿色智能化运维转型,既需以咨询先行,实现前沿技术与具体场景相匹配,也需以咨询推动全生命周期的长效运作。定制化的MPS配电系统咨询服务对上海虹桥站设备条件,如设备老化、退市、运行次数、运行时间、过载情况等和环境条件如温度、粉尘、湿度等进行评估,为实现预测性维护提供相应建议。?

从底层设备、边缘控制再到应用分析及服务,改造后的上海虹桥站设备智能化管理平台更好的实现了轨道交通安全运行、舒适便捷的承诺。利用施耐德电气中低压一体化智能配电解决方案,申铁杰能不但极大提升了运维效率,更好地确保上海虹桥站运营安全,也进一步优化了车站能耗表现和火灾预防能力,为未来更多智慧车站的打造提供了方向。

        引领运维质变,开启全新征途

作为中国最繁忙的车站,上海虹桥站不到2分钟就有一趟高铁驶过,这也对智能化改造的效率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最终施耐德电气与申铁杰能仅用21天、60余个小时实际工时便完成了车站的智能化改造,并最大减少了回路改造、停电供电等对上海虹桥站日常运维的影响。这一成功经验也为管理着苏沪浙皖铁路线路中300多个车站及相关设备的申铁杰能后续更多站点的改造提供了模板。

“存量经济”时代,“服务”令存量项目的数字化、智慧化改造更加彻底。上海虹桥站的改造过程,并非简单的系统、设备改造加装,而是针对既有车站运行状态评估,进而厘清数字化转型路径并以整合解决方案带来飞跃式效益提升的过程,通过树立 “智慧车站”范本为后续的渐进式改进开辟道路。另一边,运维效果的提升同样与可持续发展的企业长远目标不谋而合:无论是配电及能耗管理系统带来能源成本降低、资产利用率提升及维护效益优化,都为轨交行业这一能源使用“大户”树立了良好的转型典范,助力中国实现“3060”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在施耐德电气看来,针对运行中轨道交通线路多、智能化水平不均衡的特征,不断优化,以焕新改造实现智能运维将成为重中之重,应围绕以下四方面进行:实现移动式运维;针对变压器、断路器、互感器、综自保护装置和运动装置增加寿命分析和资产管理功能;针对低压产品、工业控制等重要部件进行在线监测;增加路段和检修车间的设备监控,缩短检修反应时间。而这与高铁发展的新目标“智能、安全舒适和绿色节能”不谋而合。

从世界单线运营里程最长的京广高铁,到国内首条智能化高铁京张高铁,从建设标准最高的京沪高铁,到亚洲最大枢纽上海虹桥站……施耐德电气始终与前进中的中国轨交携手共进、同脉共振。未来,施耐德电气也将继续与轨道交通行业共同发展,结合自身多领域、多场景下的解决方案能力及经验,融汇以高铁为代表的轨交行业前沿理论实践,携手开启全新智能化征途。

 
打赏
 
更多>同类环保新闻
0相关评论

推荐环保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鲁ICP备12015736号-1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