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 “2021年世界传感器大会分场活动-健康医疗与传感技术专场”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成功举办。产、研、学、企各界翘楚齐聚,聚焦大健康传感产业与行业发展的关键问题,进行学术交流和研究成果分享。
此次论坛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办;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香港浸会大学承办;论坛旨在推动“产-研-学-企”深度合作、协同创新、绿色发展,促进医疗电子、医药检验、健康监测、健康管理等多领域的技术融合,推进基础研究与学术成果转化,建立并完善我国健康医疗与传感技术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
主持人 白雪
会议开场由河海大学教授、主任白雪女士介绍了本次大会的部分重要嘉宾,分别来自: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教授、博士导师李景虹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玉奎、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王良启,清华大学教授罗国安,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首席专家/副院长张峰等人
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 王良启
首先,是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王良启上台致辞。
王主任说到,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需要新理念的引导,新技术的支撑。在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中,传感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充分体现了科技的力量,得到了业界和社会的肯定,也受到了群众的欢迎。本次大会旨在构建高水平、高层次、高标准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平台,希望与会代表把握这次机会,对河南省卫生健康事业多提宝贵意见,将现代医疗技术更多地运用在行业实践中。
清华大学教授、博士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景虹(视频报告)
来自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教授、博士导师李景虹院士为大家带来《单细胞分析化学》视频报告。李教授通过视频分享了如何实现单细胞RNA高通量成像挑战;对多种RNA同时分析成像研究不同RNA之间的相互调控机制;单细胞水平研究肿瘤耐药机制;通过纳米片组装促进溶酶体逃逸,为肿瘤的高效免疫治疗提供新策略等学术报告。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张玉奎
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玉奎院士为大家带来《薄膜基光学传感技术及其应用》主题演讲。张院士分别讲了:光化学传感研究进展、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溯源云平台建设和病毒快速检测四个方面,全面分析了光化学传感器终端化应用中的挑战。
清华大学教授 罗国安
来自清华大学教授罗国安为大家带来的《医药研究新模型—类器官和肿瘤类器官》。罗教授围绕类器官和肿瘤类器官研究进展,创新技术、产品和临床应用,器官芯片和类器官芯片研究发展三个方面,详细讲述了类器官的概念、研究发展历史,肿瘤类器官的临床发展,我国肿瘤发病和治疗现状,器官和类器官芯片的研究发展等。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首席专家/副院长 张峰(视频报告)
来自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首席专家/副院长、市场监管总局食品安全抽检监测秘书处秘书长、国家科技奖领衔获得者张峰为大家带来的《食品安全检测仪器创新保障生命健康》视频报告。张院长通过视频分享了食品安全检测面临的技术挑战、食品安全检测仪器的发展创新历史、新型高选择性质谱离子源的研发,以及前景展望。
山东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研究员 史建国
来自山东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史建国为大家带来《我国生物传感器技术及产业发展路径》主题演讲,史先生详细分享了生物传感器的类型,生物传感器的发展历程,中国生物传感器企业发展现状,和生物传感器技术产业发展战略。让大家对生物传感技术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南开大学药学院教授 白钢(视频报告)
来自南开大学药学院教授白钢为大家带来的《基于质量标志物的中药近红外智能评价技术》视频报告。白教授围绕药品的科学监管,建立符合中药特点的质量评价体系所存在的技术挑战,近红外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助力中药质量属性研究等,展开了精彩的报告。
浸会大学化学系副教授、清华珠三角研究院仿生微流控研发中心主任 任康宁(视频报告)
来自浸会大学化学系副教授及研究生课程主任、生物与环境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浸会大学)资深成员、粤港澳配饰子研究平台副主任、清华珠三角研究院仿生微流控研发中心主任任康宁发表了《基于微流控技术的新型抗生素耐药性测试策略》主题报告。任教授通过视频连线,跟大家分享了微流控技术在抗生素耐药性测试方面的研究成果。
研讨会现场
经过一个下午所有领导及企业代表专家的分享,2021世界传感器大会-健康医疗与传感技术研讨会圆满结束。让我们共同期待2022年世界传感器大会再次相约郑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