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称,尽管中国经济规模庞大,但中国在海外直接投资方面不是个重要的参与者。中国占全球总产出的12%,但在全球累积直接投资总额中只占2.1%。
然而,这种状况正在改变。去年,对外直接投资增长了16.8%,达到901.7亿美元,而外国直接投资只增长了5.25%至1175.9亿美元。随着中国距离实现平衡资本流动的长期目标越来越近,对外直接投资很可能在两年内超过流向国内的外国直接投资。
在对外直接投资增长的同时,也可以看到投资对象发生重大转变。中国的第一波对外直接投资主要投向以煤炭、石油和金属为主的初级产业,因为在经济快速增长的中国,自然资源并不丰富。第二波是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包括铁路、船舶和港口。这两波投资紧密相连是自然的,因为离开通畅的运输线路,难以收获对大宗商品投资的全部好处。
据英国《金融时报》网站6月12日报道,在外界担心中国经济明显减速和房地产泡沫破裂之际,中国政府寻求推动低迷的经济实现增长,5月份政府开支大幅增长。中国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财政开支与去年同期相比猛增近25%,这与2014年前4个月9.6%的同比涨幅相比明显提速。
受今年经济增速放缓大大超出预期的影响,中国政府采取数项措施支持经济增长,其中包括增加政府基建开支和逐步放宽货币政策等。
报道称,6月11日晚,国务院宣布了一系列由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投资新项目,包括兴建公路、铁路、石化设施和长江沿岸港口等。开支大幅增长与财政收入增速下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5月份财政收入同比增长7.2%,而4月份的数字是9.2%。
路透社6月13日称,中国当日公布的投资、工业和消费数据保持总体平稳,显示稳增长的微刺激政策已在发挥作用,经济有企稳改善的迹象。不过房地产投资持续下降并拖累与其相关的领域,仍是下拉中国经济的主要动因。
分析师指出,结合此前公布的数据整体分析,目前消费和投资都相对平稳,基建投资的加快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房地产投资下滑对经济的下拉作用,随着稳增长的微刺激政策继续落实以及市场预期向好,经济的下行压力进一步放缓。
美国《纽约时报》网站6月10日报道援引《人民日报》刊登的文稿称,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说:“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不能总是用别人的昨天来装扮自己的明天。”
报道称,6月9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就科技发展发表了重要讲话,再次强调了中国掌握新科技的紧迫需求。习近平说,科技实力决定着世界政治经济力量对比的变化,也决定着各国各民族的前途命运。
习近平不仅呼吁院士加快在机器人、人工智能和其他先进领域的自主创新,还给他们上了一堂历史课。他谈到中国曾因未将科学知识转化为有用的技术,而处于落后地位。他说,“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从某种意义上说,科技实力决定着世界政治经济力量对比的变化,也决定着各国各民族的前途命运”。
报道称,中国已经表现出,愿意进行投资以提高科技地位。根据巴特尔纪念研究所等机构的报告,中国对研发的总体资金投入有望在2022年前后超过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