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会展中心  培训  电机  西门子  工控  服务机器人  阀门  变频器  氢气,加氢站  PLC 

西方对中国能源投资爱恨两难

   日期:2014-06-24     评论:0    

进口能源多元化的布局基本确立

如果再考虑到中国很大一部分能源消耗是用于为外国生产商品,甚至精炼后直接再出口。可以有把握地说,至今为止,中国仍能仅以本国资源就满足国内本身的基本能源需求。即使发生最坏的情况,能源进口的供应链突然在短时间内遭到全面破坏或阻遏,只要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危机的程度仍然是有限的,而非毁灭性的。有这个底气在,用赤裸裸的强制手段全面阻碍中国能源进口,其收益和成本实际就不成比例,从而发生的概率无限接于零。

因此对于中国来说,真正在保障进口能源安全上面临的现实问题,主要在于防范国际能源市场发生不可预测的重大突变,例如地区战争或外交制裁,导致短时期内一些供应国部分或全部退出能源出口市场;以及技术和勘探发展停滞,可供经济开采的资源枯竭,部分能源种类陷入长期供应不足。

而根据上世纪三次石油危机前后各国的经验教训,应对以上风险最有效也是最现实的办法,就是尽可能地分散进口能源的来源和管道,同时尽量多地直接控制或参股能源项止。越多元化的供应网就越具有抵御各种意外风险的能力。而直接控制或参股项目可以优先锁定长期的供应源。不过付诸现实,能源领域的博弈从来就不是简单纯粹的经济问题。尤其是中国的需求量如此惊人,要在经济代价允许的前提下,全面分散化、多元化就更是困难。除了需要大量人财物力资源的支持,保持战略上政策的长期持续性和稳定性更是不可或缺的。

值得庆幸的是,中国也许是当今世界上最能坚持政策稳定性的国家了。早在刚开始转为能源净进口国的上世纪末,中国就开始在进口能源来源多元化上积极布局。而持续数十年至今不衰的经济奇迹,则赋予了中国越来越多的资源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尽管连许多国内的媒体都热衷于描绘中国在进口能源上面临的各种难题甚至“吃瘪”,有的还不惜夸张到完全失真。例如在利比亚战争时大肆炒作所谓“中国投资损失惨重”——实际上由于在卡扎菲时期,尤其在其统治最后的几年,中利关系非常冷淡,中国在利油气领域几乎毫无利益可言。可经过近二十年坚持不懈的投入和努力后,即使过程中不能避免地有过挫折,但中国进口能源的多元化格局还是已经逐渐成形。

以对外依存度最高的石油为例。这几年里以国家计,中国原油进口来源已达48个之多。2013年,从一直是最大单一来源沙特的进口是5390万吨,基本与前年持平,多年来首次低于进口总量的20%。而由于中国公司拥有不少油田的产量权益,自伊拉克的进口则大涨了49.9%,达2351万吨,成为去年增幅最大的进口国。同时,尽管整个中东地区仍是最大石油进口来源,但所占比例已经从世纪初的70%左右下降到去年的49.8%,首次少于一半。

非洲在近年上升为中国第二大石油来源区域,供应了近四分之一的进口。而这主要来自于中国积极主动的开拓。安哥拉原本与中国的贸易和投资联系极少,但中国抓住安内战结束的重建机会,通过提供数十亿不附加政治条件的建设贷款,成功地全面打入市场。现在安哥拉已经连续数年保持中国第二大石油供应国的地位,每年可从其处稳定进口4000万吨原油,几乎相当于一个新大庆油田。苏丹(南北分裂前)则是另一个成功的例子,中石油牵头组建的大尼罗河石油公司,将苏丹从一个贫油国变成了非洲不能小觑的石油出口国,同时也让苏丹一度高居中国第七大石油来源。
 
打赏
 
更多>同类环保新闻
0相关评论

推荐环保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鲁ICP备12015736号-1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