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机电进军工业机器人的最大诱惑,来自于机器人板块背后蕴藏的巨大市场空间。2012年,我国已经成为全球使用工业机器人总量的第二大国。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工业机器人的市场规模仍将继续扩张。
在如此巨大的市场蛋糕面前,本土企业没有理由嗅不到其中的商机,没有理由对其中的商机无动于衷。但问题是,要在市场竞争中分羹,本土机器人企业真的做好准备了吗?
审视发展历程,我国机器人研究起步于上个世纪70年代,晚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机器人行业逐渐进入发展快车道,也是最近不到10年的事。起步晚、发展慢,以及配套产业发展水平不高,导致我国机器人行业面临着品牌影响力小、技术能力弱、关键零部件依赖进口、投入产出不成比例、用户认可度不高等一系列的问题。而相比之下,一些发达国家在高端机器人领域却早已具备规模化、标准化、产量化的优势。因此,在与国外机器人的较量中,国产机器人不仅在技术工艺上处于劣势地位,即便是在产品造价方面也难言具备竞争优势。
这一残酷现实足以给本土机器人企业敲响警钟:如果本土企业不能尽快缩小与外国企业之间的差距,那么在以“数字化智能制造”为核心理念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浪潮中,即便中国的机器人市场有多么诱人,本土的绝大多数机器人企业恐怕也只有眼馋的份。
对于本土企业而言,现在恐怕还远未到急于切分蛋糕甚至是吃蛋糕的时候。当务之急,本土机器人企业应脚踏实地,把更多精力放在关键技术的攻关和研发上,加快突破技术瓶颈,降低制造成本,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同时,要与国民经济各细分行业的具体需求相结合,使机器人产品更具实用性,更加贴近市场。政府部门也应加大扶持力度,鼓励金融资本、风险资本,以及民间资本投向机器人领域,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引导本土机器人行业走上高端化的道路。
“打铁还需自身硬”,当外资企业纷纷涌进中国市场时,本土企业应及早做好市场布局,但更重要的是锻炼和提升自身水平。只有自己强大了,才有可能抢到市场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