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中国是全球人均能源保有量最低的国家之一,人均能源消费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在作为能源主要形式的电力方面,中国人均用电仅为世界平均用电的1/3,目前的电力缺口达到9.93%,到2010年还会剧增至15%,而中国的石油资源也只够开采几十年,煤炭则只能维持约200年;另一方面,目前中国的能源利用效率仅为30%左右,比发达国家低约10个百分点,产值能耗比世界平均水平高2倍多,是德国的10倍多,成为世界上产值能耗最高的国家之一。
“在巨大的反差之间,留给我们的是节能这一21世纪最重要的国家战略之一和节能产业这一巨大的商机。”在经历了今年夏天中国大面积的电荒之后,在第25个中国节能月、第13个中国节能宣传周来临之际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颁布6年以后的今天,一位能源专家对中国的节能形势做了这样的分析。而美国三大节能品牌之一、也是目前三大品牌中唯一进入中国市场的美国英福特则从商业的角度更明确地表示,“按照目前的节能技术,中国每年仅节电这一项,每年的潜力就至少可达800亿元,这还不包括设备寿命延长和环保等方面附加效益。”
最后一个国情产业
“节能是最后一个国情产业。”有人甚至这样评价节能产业。
这似乎不乏道理。据了解,能源的开发和控制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课题,由于能源的总量是有限的,大部分都是不可再生的,因此,除了开发替代资源外,剩下的就是尽可能地节能降耗;同时,由于能源的消耗又是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首先煤和石油不用说,即便是一般认为是清洁的电,也间接地成为我国污染主要来源之一,因为在我国火电占到了总发电量的80%以上),因此,节能又直接与环保相关,而环保也是当前全球面临主要课题之一。正因如此,目前全球对节能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它已经成为关系到国民经济安全、国际市场竞争能力、资源保护和环境保护等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中国政府早就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一点:早在1979年10月,就由国务院批准从当年开始建立全国性节能宣传活动制度,每年11月组织全国“节能月”活动;从1991年开始,又开始每年举办“全国节能宣传周”,时任江泽民总书记还亲自为第一届节能宣传周题词“节约能源、保护环境、造福子孙”;1997年我国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并在第一章第四条明确指出:“节能是国家发展经济的一项长远战略方针”,第四章第三十二条指出:“国家鼓励、支持开发先进节能技术”;党的十五大又明确指出:“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按照这一指导思想,2001年原国家经贸委制定和发布了节能、节油等8个可持续发展相关规划,提出了“十五”的目标,力争到2005年,每万元GDP能耗降低到2.2吨标准煤(1990年不变价),比2000年再下降20%,“十五”期间,节约和少用能源3.4亿吨标准煤,年均节能率为4.5%,节约和替代燃料油1600万吨、成品油500万吨。在所有的能源中,电能又是应用最广的一种能源方式,也是能源消耗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就有了“要节能,关键在于节电”的说法。在中国,对节电控制的需求显得尤为迫切,因为中国正面临着长期性的电力短缺和紧张。据日本能源研究所的报告,中国目前的电力缺口是9.93%,到2010年将剧增至15%;并且,中国的电力来源的结构也对未来的电力市场造成了巨大的潜在的威胁,目前火力发电是中国电力的最主要来源(占约81%),火力发电的原料是煤,但中国已由原来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转变为进口国,电力成本将因此而不断上扬;随着电力的普及,即使接近亚洲市场的平均电力使用水平,也都会使中国的电力市场不堪重负。另外,节电的环保效应也相当明显,据有关数据,每4.5度电要消耗一公斤柴油,可见与电力浪费接踵而至的就是环境污染。根据美国国家节能标准局统计,在2001年英福特的节能产品在美国加州普及使用后,所达到的环保效果相当于减少了十万零九百辆汽车的污染,其节约的能源还相当于种植了61万公亩的树木。
可见,无论是从短期的经济效益还是从长期的国家能源和环保而言,节能都是势在必行的,它已经而且会继续成为国家重点鼓励和扶持的领域,而且力度会越来越大。
市场潜力巨大
仅有国家的鼓励和扶持,还不足以成为真正的黄金产业,类似有行无市。节能产业的巨大市场潜力和商业价值使其必定成为一个充满金矿的领域。首先,从节能的整体潜在效益来说,它带来的效益是明显的。据英福特副总裁April Zhong女士介绍,中国目前每万美元国民收入的能源消耗为20.5吨标准煤,是德国的10倍,降低能耗的潜力非常大。同时目前中国年人均用电约1100度,仅为世界平均用电的1/3,而且中国用电量正以年均5%的速度增长:1990年中国发电量为6212亿度,2001年增加到14330亿度,10年翻了一番,按这个速度和目前的产销量,2003年的用电量应该接近16000亿度,到2020年则将达33700亿度,这样不断增长的基数使节电的效益会逐年增加;按目前的水平,中国每节电1%,就相当于80亿元的收益(以平均每度0.5元计算),而按英福特目前10-20%节电率的最低水平10%计算,则预计中国至少每年有800亿元的节电潜力,节电的同时还将大幅度减少污染。
其次,从市场需求层面来说,企业或其他组织的重视与需求是推动节能产业发展的直接动力。据美国著名的财经刊物CFO(财政执行官)杂志最近发表的对美国1000家最大的上市公司所做的一项调查,获得了两个惊人的发现:第一,电费开支通常为企业四项最大成本之一;第二,对多数企业而言,电费支出是未被企业控制的最后一项成本。关于第一发现,(CFO)发表评论认为,在行政官的传统观念中,电费成本是成本的一部分,因此直接控制的压力不大,无须单独加以考虑,但他们很快就发现,这是错误的概念,因为除物料成本和人工成本外,电费的支出,通常是第三大项开支。关于第二发现,行政官通常认为电费是不可控制的,但是实际的情况是由于以前的科技落后,传统的节电设备和手段已经远远不能跟上目前电力系统的更新换代和新型设备的使用所带来的节电需求, 我国节电行业急需节电新产品新技术。 不同于IT行业,我国节电行业与国外的差距甚远,无论是节电技术和产品都落后于国外将近20年的水平。依据现在国外节电技术日新月异,控制电费成本完全成为可能。这就是说,节电可以从成本角度直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据了解,在我国,对于一些酒店、超市和商场来说,电费成本已经成为紧随原材料和人工成本之后的第三大开支,同时我国路灯用电一向是城市用电大户,路灯电费和日常维护费用是政府一项重大财政支出,因此应用路灯节电产品建设一个节电降负的路灯照明系统将会越来越受到政府,尤其是财政部门的重视。
最后,政府推动的作用也不可小觑,毕竟目前政府还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相当一部分企业,而且这些企业都是重要的耗电大户,如钢铁、石油企业等,政府的国企领导绩效评估标准也使节电产品在国企的应用阻力降低不小,因为节约成本尤其节能的多少是政府评价国企领导的重要参数之一。例如,据悉今年上半年北京市政府就将英福特的节电王产品列为该市在节能方面重点推广的产品,并由北京市供电局等有关部门在市内部分企事业单位加以推广使用。在我国的其他地方,政府也都莫不把节能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去推进。这些都可以大大降低节能企业市场推广的难度。
由于上面几个方面的因素,一个现实的节能市场正在呈现出来。据英福特副April Zhong女士的估计,目前中国的节电产品市场总的市场容量至少应在每年800亿元。而据美国专业能源机构的研究预测:中国将在2年内取代美国,一跃成为世界节电市场中最大的买家。
谁将抱得金砖归?
但是,市场潜力是一回事,市场需求是一回事,而将潜在用户变为现实用户,将需求变为销售额又是一回事。这一论点在节能市场尤其适用。以节电为例,目前市场上节电厂商不在少数,但真正形成规模和品牌、具有技术实力的并不多,另外,由于产品本身的技术可高可低,而且在节能比率的计算或测试上也较不一致,这一切都使这个行业成为一个低门槛的行业,结果,大家都宣称可以节电多少,但相同的比率在不同的厂商那里效果是不相同的,这使部分用户产生了不信任,有点像保健行业的情形。
因此,市场人士以为,为了将潜在的节能市场变为市场份额,以下几点是必须注意的(它们也成为节能企业竞争的焦点):
首先,必须从用户找准突破口,以节电产品为例,用户可以区隔为三个大类,即工业用户、商业用户及家庭用户,在这三类用户中,以工业、家庭节电市场的容量最大,商业节电市场相对较小,而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家庭节电市场相对较小(既有本身用电量较小也有节电意识不强的原因),而工业用户则是耗电大户,也自然是节电的最大需求者,比如冶炼、钢铁、化工、纺织、石油等行业,对节电企业而言,重点行业的大型工业用户是需要重点加以攻克的,而且这些用户之间有很强的攀比心理,拿下一家往往意味着有这个行业的更多用户;
其次,提高技术含量和节电效果的可信度,据介绍,目前国内的节电产品基本上都是以变频器为主,这种产品实际上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处于被淘汰的过程中,而代表目前全球节能技术最高水平的复合式实时滤波、半导体瞬流控制、远程跟踪诊断技术等,国内企业还没有企业能做到。据了解,目前能够同时做到这些技术的,全球只有一家,这就是美国英福特公司。其实,节能行业是一个高技术的行业,技术门槛很高。举个例子,国内对节电产品的理解就是一个硬件产品,但像英福特这样的公司,最初实际上是做软件出身:它在美国硅谷自主开发的是英福特电源质量分析系统软件,英福特为每个企业量身订做节电解决方案,在工程师测试现场“电污染”数据以后,使用此软件运行这些数据,并进行量化分析,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为用户提供三项分析报告:即电源质量分析、节电率预测报告、节电投资分析报告,用户马上就可以知道他为购买节电设备的投资回报周期和回报率是多少,据说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