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平台作为工业智能化发展的核心载体,能够实现海量异构数据汇聚与建模分析、工业经验知识软件化与模块化、 各类创新应用开发与运行,从而支撑生产智能决策、业务模式创新、资源优化配置、产业生态培育。
工业互联网本质是通过构建精准、实时、高效的数据采集互联体系,建立面向工业大数据存储、集成、访问、分析、管理的开发环境和应用环境,支撑工业技术、经验、知识模型化、软件化、复用化,以数据的有序自动流动解决复杂制造系统面临的不确定性,不断优化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管理等资源配置效率,形成资源富集、多方参与、合作 共赢、协同演进的制造业生态。
伴随互联网的进一步普及,以往的劳动密集型、人工作业模式等已经无法适应新的市场需求,工业互联网正逐步成为许多企业实现数字化、网联化、智能化转型的强力支撑。
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传统制造业体系深度融合的产物,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受到了政府、企业和学者的高度关注,有望在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以及促进“制造”向“智造”全面转变的过程中发挥重大作用。然而,就当前来看,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虽然保持积极姿态,但是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智能+工业物联网”加速落地
5G手机的横空出世让大众一阵狂喜,人类终于要进入5G时代。5G的商用不仅意味着上网更快,还有那些只在科幻里才存在的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物联网也极有可能实现,以及今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智能+”也不再遥远。
随着5G的部署,带宽会越来越宽,传输延时越来越低,而且 5G可以做通信信道隔离,使得不同应用之间降低干扰。但是张宇认为,在工业物联网领域,光有5G还不够,因为5G承载了TCPIP协议,实际上它的服务质量不能完全保证,它是把一个包从A点放到B点,在中间可能经过若干个节点的转发,每一个节点转发过程中都会产生延时,这个延时怎么控制目前的协议还没有完全解决。
有了边云协同架构,也很容易的和工业物联网平台供应商展开很有效对话,大家以场景作为共同关注点构建整体方案,在构建和落地过程中,大家对自己的工作范围也非常明确,自然在价值分享上也会比较清晰,最终可以实现共赢。
如果用户想让机器生产厂商提供数据,需要额外付费,或者产线上的设备来自不同的生产厂商,它们之间没有互联互通,或者机器设备和MES系统(制造企业生产过程执行系统)、整个工厂的管理系统也来自不同的厂商,它们之间也没有实现互通,总之不同的厂商面临不同的问题。因此,需要通过一些开放的标准化解决方案来推动数据收集、数据分析更快落地。
工业领域对延时的要求更加苛刻,如果把5G技术用于工业领域必须有新技术辅助。TSN(时间敏感网络)就是针对以上问题的解决方案。英特尔看到5G、无线Wi-Fi,工业Wi-Fi等及时在工业应用中所面临的挑战,因此在业界与国际标准组织合作,来推动最新通信技术在工业领域的落地。
多重挑战犹存不容忽视
固然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链的整体发展趋势向好,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但是就实际情况来看,与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产业类似,工业互联网在实际落地的过程中依然面临着不少问题,各项挑战仍需一一克服。要想建立完善的产业体系,获得市场的广泛赞誉,工业互联网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首先,工业互联网的落地成本颇为高昂。工业互联网的应用,与人工智能、物联网密切融合。而眼下,人工智能技术还处于研发、升级的过程中,物联网的部署成本也尚未完全实现“亲民化”,各制造企业要想拥抱工业互联网,仍然需要承受较高的使用成本。显然,这对于工业互联网的规模化商用而言,是主要的挑战。
其次,工业互联网在安全方面也存在一定隐患。工业互联网的核心依旧是互联网,在当前世界网络安全情势下,工业互联网的落地必须以安全为第一要义,不然就会导致客户存在被黑客等窃取关键数据的风险。当然,要保证工业互联网的安全,除了服务提供商外,政府部门和企业客户也应当承担起各自的责任。
除此之外,人才缺口也是工业互联网发展的痛点。此前,曾有企业负责人坦言,“对我们而言,工业互联网的主要挑战并非技术、资金,而是紧缺的核心人才”。的确,无论是人工智能领域也好,工业互联网产业也好,核心人才都日益呈现出短缺的局面。要想推动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破解人才困境是首要目标。 随着工信部为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广电颁发5G商用牌照,5G正式商用时间定格在6月6日。5G、LoRa以及NB-IoT等信息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物联网进入了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深化大连接阶段。有数据显示,预计到2020年我国物联网连接数将达到40亿个,远超2017年的15.35亿个。到2025年,全球物联网设备联网数量将达到252亿,远高于2017年的63亿,物联网市场规模将达到目前的四倍。
“随着传感、终端、管网、平台等物联网产业链信息化建设的完善,物联网将成为数据体量庞大,数据类型丰富的领域之一,这为挖掘产业数据价值、创新服务体验和创新业态提供了关键资源要素。”据中琛物联某负责人介绍,当前物联网产业发展进入深水区,必然是从连接和管理层面过渡到数据决策和应用层面,发展空间广大。
更好的未来不是没有可能
有专家称,要想推动工业互联网加速普及,解决诸多障碍,还需把准痛点,多管齐下、多方合力。的确,面对各项挑战,需要政府、企业等参与者一道发力,才能进行针对性应对,让工业互联网的庞大市场前景落到实处。
一方面,应当着力推动企业、政府部门之间通用数据和非敏感数据的共享共用,打破数据孤岛现象,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以及工业互联网的部署提供基础支撑。此举不但有利于为企业带来发展活力,也有利于降低相关的研发、使用成本。 另一方面,针对安全问题,业内企业需要改变过去的传统思维,积极、主动地进行网络安全体系建设,提升对于工业互联网安全的重视程度,从研发、管理等多个环节来打造安全“防火墙”。同时,政府也应当加快网络安全立法,通过制度与法律来保障工业互联网安全,给予行业和客户更大信心。
最后,在解决人才困境方面,除了要充分挖掘行业、企业内部人才潜力外,还应当把海外人才引进与校企合作培养作为两大新支柱,促进人才培养方式的多元化,从短期、长期两个维度构建良好、可持续的人才培育生态。
可以说,在互联网带来的巨大机遇下,我国很多企业抓住了机会,成长为世界级商业、科技巨头。而现在,以人工智能为标志的智能时代已然启幕,工业互联网与传统制造业的融合将创造出巨大的市场价值和社会价值。而在解决重重挑战后,工业互联网产业所衍生的万亿级市场有望真正落地。
工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都是一样覆盖面广,工业互联网将涵盖传统方式与新的混合方式,通过先进的特定行业分析,充分利用历史与实时数据。未来工业互联网会为其公司和行业带来转型。与此同时,数字化转型在自己企业中已经成功扎根,不论企业或人才专攻于互联网哪一个方面,在巨大蓝海中都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船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