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是这样的:
我们本来打算策划一期“盘点那些有着‘巧思’设计的工控产品”。
对此,特别收集了一些除了提升自身功能和性能外,额外附加了方便使用或者符合人体工学等设计的一些工控产品。
“其实我们不太会用这类产品……”
“这种产品我们用过,但是发现不行……”
“说起来我特别想吐槽这类产品……”
连接类产品
作为应用相当广泛的工控产品,端子这类连接产品在长久的发展中已经渐趋稳定,同类产品的功能差异已经不大,融合特别设计的端子产品层出不穷,今天我们要聊的是比较普遍的易插拔产品。
“套路”设计:轻松插拔,安装方便,灵活性强。
易插拔端子产品其实算不得什么稀罕的设计,通过加装按钮等形式,实现轻松插拔,即便安装错误也能迅速调整,在大量安装的过程中也较传统螺母形式更加省时,简直“神器”。
但在和用户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这类产品其实并没有我们想象得那般应用广泛。
这类快速插拔产品的“bug”就是[包裹式]设计,在有限地提升了便利性的同时,无形当中增加了难以预估的维护困难和风险。
“在保证接线稳固的情况下,压力会给线束带来一定的损耗,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塑性变形、氧化等都会对线束造成影响,由此可能导致电阻过高或接触不良等情况。而使用包裹型端子,无法及时发现这些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由此可能造成非常大的隐患。”
很多企业在使用过易插拔型端子过后,因为无法适应后续维护问题,而放弃使用这类产品,依旧选用传统的单螺丝型的端子。
企业在选用这类产品时,依旧要在便利和安全二者之间做出平衡和取舍,丰俭由人,“巧思”设计虽然不适合所有人,但亦有其存在的价值。
IPC产品
作为重要的控制类产品,IPC充分发挥“工业电脑”的作用,凭借强大计算能力以及友好人机界面获得广泛应用,涵盖的产品种类也十分丰富。
在近年来的发展中,一体式IPC产品凭借“高颜值”的外形和“高大上”的操作界面在传统IPC产品中脱颖而出,一时间遍地开花。
“套路”设计:高颜值、人性化、操作简单快捷
如果说传统工控机是“工业电脑”,一体化设计的IPC更像是一体机,大屏显示,触控操作,集多功能于一体,数据直观、实时显示,更具科技感,符合互联网潮流。
近年来,虽然大大小小厂商都非常钟情于推出这类产品,但是“花瓶”的标签一直没摘下来。
“反套路”吐槽:缺乏必要性,兼容问题无法规避
首先但就性能来说,一体化产品并没有实质性的提升,反而受到空间等的限制,相应打了折扣,而且“百花齐放”势必存在兼容性的问题。
“对于一体化的IPC产品我们一直是没有应用的,我们在参展的过程中也看到过很多这类的产品,包括一些大品牌也有相应产品的推出,但是对于我们来说,即便采购了也是放在控制室,除了日常操作,没有人去特别看,数据也是统一汇总处理,考虑成本问题我们目前不会选择这类产品。”
“我们目前的PLC还有伺服等等设备都是独立管控的,如果要应用这样统一的平台来做的话,软件方面兼容性很难做,硬件的接线还有接口也很麻烦,光是监控显示的话没什么必要性,而且一体化IPC的控制和管理也没有比传统产品做得好。”
或许这类产品和触屏手机VS按键手机一样,尽管趋势在,但想要普及的话,无论是成本还是产品的性能和稳定性都有待优化。
软件类产品
除了硬件产品和设备,软件产品的吐槽有点儿“意外收获”的意思,相对于一些“硬性”的问题,软件类产品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内存和安装这两块。
“套路”设计:打包、可拓展、有demo
相对于单纯做软件的厂商,传统硬件厂商的配套软件产品,往往为了方便更新和拓展,会做一个打包,顺便有时候也会附赠一些demo的软件试用版,这是很多厂商,特别是一些大品牌厂商的常规操作。
但这也恰恰是吐槽的重灾区。
“反套路”吐槽:不兼容、占内存
在采访的工程师当中,有不止两位都提到过同样厂商软件的同一个问题。
可见,可拓展性和“试用装”固然重要,但是顾此失彼就得不偿失了,此外除了这类问题,软件的更新迭代问题也是吐槽的重点。
“明明是同品牌的产品,但是更换产品的同时还要换软件,数据的转移还有程序的设置都很麻烦,设备更新已经耗费了一定的时间成本,软件更新之后的调试还要再费一遍事儿。”
对于这类问题,很多软件厂商做得相对就完善一些,主要是为了和盗版抗衡,例如基于同一平台的模块化软件应用,以及软件短期或长期租赁服务等。
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希望一些行业厂商能将软件做得更加完善和友好,这样才对得起自己的know-how。
结语:在此,感谢广大工程师朋友对于此次选题的大力支持,你有没有遇到过“反人类”的工控产品,你又是如何“反套路”的呢?欢迎留言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