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退休一年的中信银行原党委副书记、行长孙德顺被立案调查,成为今年首个被开除党籍的金融中管干部。
通报的案由第一条为:“孙德顺……严重违背党中央关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决策部署,限制、压降制造业贷款”。
根据数据显示,2017~2018年,中信银行的制造业贷款余额和占比均连续下降。2017年末和2018年末中信银行的制造业贷款余额分别为3240.29亿元和2950.05亿元。而在2016年,该行制造业贷款余额为3858.22亿元,短短两年压降900亿元。
而在中信发布的最新2019年年报中显示,中信银行的制造业贷款余额和占比仍在下降。截至2019年末,该行制造业贷款余额2576.8亿元,较2018年末再降373亿元;制造业贷款占比由2018年末的15.68%降至13.18%。
来源:视觉中国
其实不止中信,不少银行都在过去几年对制造业行业的贷款进行了压降,转而向零售业务倾斜。
银行贷款的重灾区;制造业
3月20日,招商银行公布了2019年年报。数据显示,2019年的制造业贷款规模仅为2600亿元左右,而早在2013年,招行的制造业贷款规模还为3900亿元,短短7年的时间减少了1300亿元。对比来看,招行近年来在持续压降不良率较高的贷款行业,制造业便是其中之一。
纵观2019年,在六家国有大行中,工行制造业贷款规模最高,达1.45万亿元,紧跟其后的是中行、农行和建行,规模分别达到了1.28万亿元、1.19万亿元和1.08万亿元。交行制造业贷款规模为6011.43亿元,邮储银行为2730.74亿元。
在相关政策的推动下,与去年相比,工行、农行、交行和邮储银行四家的制造业贷款均实现了增长,其中工行增长596.91亿元居首位。但中行和建行对制造业的贷款仍略有下降。
总体上看,国有大行对于制造业的信贷增长达到904.86亿元,增长了1.53%,不良率下降已经较为明显。
再来看招行、中信、光大、民生、平安和浙商银行六家股份制银行中,光大银行和浙商银行两家的制造业贷款为正增长,而招行、中信、民生和平安在该领域的贷款则分别压降。
整体上看,六家股份制银行的制造业授信总额1.3万亿元,较去年规模减少625.2亿元。
自2019年以来,中央发布了一系列政策,从年报中可以看到,部分银行对制造业的重视程度明显提升。但不可否认,制造业仍然是银行不良贷款的“重灾区”。
来源:网络
贷款这么难吗?
金融机构纷纷压降制造业的信贷投放,主要原因不外乎是制造业不良贷款率较高,导致银行对部分高风险的企业压缩,将资源转向零售等低风险业务。
中小型制造企业资金周转速度变慢,中长期资金需求不断增加。出于风险防范和经营成本等方面考虑,金融机构给予头部企业的融资成本相对较低,而给予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成本则相对较高。例如,民营中小企业申请流动资金贷款条件较为严格,不仅要有厂房、住房、土地等不动产作为实物抵押,办理审批材料的时间也较长。
来源:网络截图
因此,在投放制造业信贷过程中,银行会优先选择头部企业或者科技含量高的独角兽企业。这些企业多数是在行业内有独特优势存在的,一类是行业的头部企业,一类是拥有一些先进技术和专利的高新企业。
面对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严格要求,网络上有这样一段吐槽:
前些年有家企业要扩大发展,想找银行贷款,银行信贷员说打过官司,不能贷。可人家那是专利官司,官司打赢了,判决书都出来了,还拿房子做抵押,但银行这边就是不通过。
企业主吐槽:银行都是锦上添花,哪会雪中送炭,只要你有过官司,不管什么官司,就根本过不了风控。
反过来,很多人也会认为许多制造业的厂家都是骗贷的,拿着国家的钱和土地无心实业。
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人表示真正的中小企业根本贷不到款。一方面,银行谈小微企业色变,另一方面是在制造业中有一些小微企业长期经营不规范,在形势好的时候,他们依靠贷款快速发展,但因为本身管理不规范,跟不上市场发展和技术的更新迭代,导致后期业绩严重下滑。多重原因,最终造成了一个不敢贷,一个贷不到款的局面。
按照大家固有的思维,都会认为中小企业体量轻,船小好掉头,但是在实际中往往最新死掉的就是他们,此次疫情当中,就可以看到有很多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中小企业夭折。
小编认为,这些贷不到款的企业,多属于传统行业里的中小企业,家族式经营模式,其主营产品又属于“红海”产品,他们的升级能力、应变市场能力都较弱,没有核心竞争优势,有的企业甚至连数字化转型的基本理念都不懂,对于新的事物更是有较大的抵触情绪。所以他们贷款失败是正常的。
来源:图虫创意
政策倾斜,加码制造
去年8月,央行发布《2019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重点强调了要加大金融对制造业的支持力度。加强宏观政策协调配合,疏通货币政策传导,创新完善货币政策工具和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制造业、民营企业的中长期融资,更好地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在实际利率形成中的引导作用,进一步降低小微企业融资实际利率。
今年一季度以来,银行业继续加大服务实体经济的力度,例如新增贷款有效支持高技术制造业发展、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持续提升小微企业等普惠金融服务质效。
根据银保监会发布的相关信息,2020年1~2月,银行业新增制造业贷款2500亿元,明显高于上年同期增幅。从数据看,3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4.15万亿元,同比增长16.7%;其中,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8402亿元,同比增长39.2%。一季度,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新增2695亿元,同比多增956亿元。
在当前疫情的侵袭下,制造业更为需要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倾力支持。除了国家政策加持之外,目前很多企业也针对中小企业所面临的发展窘境与竞争力短板推出了各种举措。
例如,施耐德电气携手联想集团和清华全球产业院等生态圈合作伙伴共同推出“绿色智能制造创赢计划”,参与活动的优质创新企业将有机会获得施耐德电气资本的直接投资。还有阿里系的蚂蚁金服,能够为工厂提供贷款,利率还比较低,对于工厂来说,一年节省下的利息就不是一个小数目。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重要基础,随着政策逐步落地,银行业对制造业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已经明显增强。但中小企业仍需提高自身技术水平,“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唯有共同努力,精诚合作,才能真正推进制造业向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