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华为海思麒麟高端芯片基本都是由台积电代工生产,可最近因为美国的制裁,导致台积电在以后无法继续为华为供货。在这样的背景下,华为不得不将芯片转交给中芯国际。
但不幸的是,近日,中芯国际为寻求科创板上市,提交了一份长达千页的招股说明书,根据中芯国际计划,将发行不超过168562万股股票,以筹集200亿人民币用于12英寸芯片SNI项目(80亿)、先进集成熟工艺研发项目储备资金(40亿)和补充流动资金(80亿)。我们留意到,中芯国际的招股书中有这样一句阐述:可能无法为某些客户代工。这句话没有指出该客户是谁,但结合时下环境,中芯国际的无奈溢于言表。未来无法给“若干客户”进行代工,而“若干客户”很明显就是华为,所以不少人称中芯国际是华为的“备胎”或者“最后的救命稻草”是不合理的,毕竟两者最终能够达成深度合作的可能性已经非常小。
若美制裁没有延长期限,那么台积电到期后将无法接收华为新订单,中芯国际也不能为华为代生产,那么余承东该怎么办?
余承东对于当前的形势非常清楚,但是在中芯国际爱莫能助、台积电随时“变脸”的情况下,他该何去何从呢?可以这么说,本次的芯片禁令所带来的芯片危机,无疑是华为自成立以来所遭受的最大挑战,而打造出真正属于自己的纯国产芯片,努力发展出自己完整的芯片供应链,从材料、设计、工艺以及设备等进行一番脱胎换骨的国产化已经是必经之路。
目前国内选用国产芯片的终端厂家比较少,一个是因为国产芯片能搭载的系统暂时还不是市场主流,一个是国产化芯片离国际领先技术还有一定距离。在行业终端方面,国内有雷盾、亿道信息等厂家,率先在工业领域的平板、笔记本采用国产芯片,实现国产化,保障工业领域的信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