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晚间,北汽蓝谷发布公告称,子公司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北汽新能源”)拟公开发行不超过人民币30亿元(含30亿元)的公司债券。 公告显示,本次发行债券的品种包括但不限于一般公司债券、绿色专项公司债券等,期限不超过5年,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拟用于偿还有息债务、补充营运资金及适用的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允许的其他用途。
就在6月11日,北汽蓝谷才发布《关于继续使用暂时闲置的自有资金购买结构性存款的公告》称,公司及其子公司使用最高额度不超过人民币 22.5 亿元的暂时闲置自有资金购买一年期以内的银行结构性存款,且资金在上述额度内可以滚动使用。
还记得,去年3月,北汽也是发行了北汽新能源20亿元公司债券。
近年来,北汽新能源的财务不容乐观的状态基本是路人皆知。
2019年财报数据显示,北汽新能源全年净利润9201.01万元,同比增长25.54%,扣除非经营性损益的净利润亏损8.7亿元,在非经营性损益项目中,包括了10.4亿元的政府补助,幸亏补贴退坡的惨案还没有发生在北汽新能源的头上。
换言之,如果没了这10亿元的政府补贴,北汽新能源的2019年会是多么的惨淡。 在刚刚过去的5月,进入后疫情阶段的车市,各大车企业绩开始出现大面积回暖。然而北汽新能源却始终坚持做个例外。
据官方发布的2020年5月产销快报显示,今年5月,北汽新能源销售新车2106辆,同比下降76.62%,生产新车仅879辆,同比下降51.33%。累计来看,今年1-5月,北汽新能源共售出11692辆新车,比去年同期下降70.09%。
凄凉,不是一般的凄凉。
去年的补贴退坡没落在北汽新能源的头上,如今一场新冠疫情却是把它狠狠地打趴了。
北汽新能源的颓败,补贴退坡只是因素之一。
而更致命的是下重注的出行市场。
去年年底,一家曾号称“全北京销量第一”的北汽新能源经销商门店的老板接受采访时表示:“卖给公司的车大概超过一半吧,这些公司才是我们的大客户。”
当年底多数销量不济的车企经销商正在为拿到返利而抓紧促销,北汽新能源的经销商却显得比较淡定。“返利我们早就可以拿了,没必要再进货。”这位经销商老板对销量并不担心,“很多公司和个人买我们的车用来跑网约车,销量早就达标了。”
据他透露,由于城市规划的调整,目前北京的20多家经销商中,有7-8家都面临拆迁。而这些面临拆迁的经销商,也不敢大量进货。拆迁之后,他们中的大多数选择退出北汽新能源经销商网络。
2019年,北汽新能源的销量占据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十分之一左右,但行业人士指出,北汽新能源的销量其实都是靠集采(如共享出行、专车或公务车等集体采购)贡献的,C端用户少得可怜。
一位北汽新能源EU5的滴滴司机表示,“很多开EU5跑滴滴的司机,车都是租来的,北京有很多汽车租赁公司都可以租到,一个月5000元。”这位司机还透露,“滴滴服务分达到一定程度才可以租这个车,并且只能用来跑网约车,不租给个人用户。”
2019年,北汽新能源就专门推出了EU5网约版,在网约车、专用车市场全线告捷,至2019年8月就收获8万台网约车意向订单,还成功进入警用车领域。作为北汽新能源EU系列最高端车型,EU7的目标市场之一也是网约车当中高端的专车和公务车。
而这种为政策而生的产品,一般消费者来说都不太愿意购买。
毕竟,谁愿意买“出租车同款”车型作为自己的私人座驾?谁想被误认为专车司机?要是被以为是”租来“的,面子往哪搁?
而随着疫情的爆发,出行市场迎来了当头一棒。补贴退坡本身就使之体质虚弱,再来疫情这么一大棒,直接把这个专攻出行市场的北汽新能源给打休克了。
以致于至今都难以恢复,因为作为专攻B端的品牌,疫情后期各地刺激个人消费的政策,显然对它无效。
今年1月,2020北汽新能源全球伙伴大会才刚发布了“2029计划”,提出“一个目标,两大路径,三大举措,四大体系”路线图,为接下来的十年做好规划。
其中,“一个目标”是坚持“一个卫蓝梦,两个世界级”的企业愿景。
“两大路径”是打造行业命运共同体和全面参与国际竞争。
三大举措,一是构建数字化研发能力,二是丰富电动化与智能网联化深度融合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型谱,三是打造AI工厂,实现C2M的个性化生产。
并从动力电池、智能互联、客户服务、能源生态等方面入手,构建四大体系:一是以锂离子电池、固态电池、燃料电池 “三位一体”的能源驱动系统构建多元化能源体系,二是基于5G/6G构建采集、通信、数据、分析一体化的车-路-云大数据管理中心,三是线上线下、体验交付一体化的无缝隙全
营销网络体系,四是建成车与车、车与能源网互通互联的智慧能源生态体系。
与此同时,北汽新能源未来还将打造3个以上电动汽车专属平台,并开发10余款新能源汽车产品系列、40余款全新产品,含盖高、中、低端不同的产品定位。
徐和谊在会上还表示,北汽新能源将进一步深化开放共享,以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北汽新能源试验中心为龙头,全力打造开放式创新平台,努力构建科技创新联盟和合作共享生态,与众多伙伴携手打造世界级新能源汽车高地。
宏图伟略一片大好。
然而会上怀着雄心壮志发布宏图伟略的总经理马仿列,上周刚刚辞职。
6月8日,北汽蓝谷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马仿列因个人身体及年龄等原因向董事会提出辞去北汽蓝谷经理、第九届董事会董事和第九届董事会提名委员会委员职务。并不再担任北汽新能源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职务,辞职报告自送达董事会之日起生效。
北汽新能源公关部表示,“就是个人原因,临近退休,继续以专家顾问身份留任。”据北汽蓝
2019年年报,马仿列的任期终止日期应为2021年11月7日。
2014年,时任北汽新能源副总经理的马仿列说:两年以后,你会看到北汽生产电动车完全等同或者超过特斯拉电动车。因为半年前北汽收购了特斯拉高管创立的美国Atieva公司。
当时的他多么勇敢,多么骄傲。
但现在,面对仆街三连的北汽新能源,就显然已经力不从心了。
至此,马仿列才把持这块帅印不到一年半,这已经是北汽新能源A股上市不到两年间,第二次换帅。今年,马仿列刚刚步入花甲之年,他的前任郑刚,一个51岁的“大小伙”当时也是因为身体等个人原因辞的职。
▲后来郑刚去了华为
多家媒体报道北京现代常务副总经理刘宇将接替马仿列的班,不过官方至今并未确认。
目前总经理这个位置显然是一个烫手山芋,不论是谁上来,首要任务都是稳定并提升其全系新能源产品恢复到之前的增长水平。这对于目前回暖环境下逆势颓败的北汽新能源,显然是一项非一般艰巨的任务。
对于这次债券发行,有人说,这是北汽新能源积极自救的一大信号。 积极的确是挺积极的,但是,去年的它也是一样在积极自救,然而是不是用力用在了刀刃上就值得商榷了。
此前,不少媒体报道称北汽新能源研发费用过低。根据北汽新能源公布的2018年财报,2018年,北汽新能源营收为164亿元,研发投入为11.28亿元,占营收的6.86%。但是代表自主研发能力的费用化研发费用却只有5427万元左右,研发人员1373人。
而2019年第一季度财务报表上,北汽新能源合并利润报表中显示的研发费用仅为360多万元。对于外界的指摘,去年7月北汽新能源工程研究院院长杨子发曾正面回应,表示北汽新能源汽车累计(9年)研发投入超过 53 亿元,在营收中占比达到 10%,其中研发费用类的总投入为38.38亿元,研发资产类投入为14.71亿元。
相较之下,比亚迪2018年年度财报显示,当年研发投入高达85.36亿元,其中费用化研发费用为49.89亿元,研发人员更是超过3万名。
杨院长这9年53亿,到底是想反驳对方观点,还是说想给自己一个研发费用低的实锤呢?有点看不懂。
据北汽新能源2020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在新能源市场低迷和疫情困局之下,一季度北汽新能源实现营收16.7亿元。在业绩承压的情况下,北汽新能源在研发领域投入了1.32亿的费用,同比增幅高达近9成。也就是说往年这个时候,只有一千万研发费用。
到底研发费用低不低,外人还是看个热闹,真正感受切肤之痛的还是北汽新能源自己真实的业绩。 “2029计划”很宏大,但也有点远。想给自己找一条活路,建议还是先想想这个2020怎么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