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会展中心  培训  电机  西门子  工控  服务机器人  阀门  变频器  氢气,加氢站  PLC 

动力电池,一场共生与角力的争夺战

   日期:2020-12-24     来源:工控之家网    作者:工控之家    评论:0    
核心提示:据工信部最新消息称,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已经超过预期,预计能达到130万辆,增幅接近8%。2021年会有更大的惊喜,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很可能超过30%,达到180万辆。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在未来3-5年仍会是一个较大的窗口期,无论是传统车企

据工信部最新消息称,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已经超过预期,预计能达到130万辆,增幅接近8%。2021年会有更大的惊喜,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很可能超过30%,达到180万辆。

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在未来3-5年仍会是一个较大的窗口期,无论是传统车企,还是造车新势力,都争相挤入这个赛道(参考前文:被资本捧上天的造车新势力,真实现状是?)。受此影响,上游原材料产业的竞争也持续引起关注。新能源汽车的“心脏”——动力电池,正在成为资本角逐的新目标。

放眼看去,国内动力电池领域头部企业集中度较高,市场马太效应凸显的同时,汽车制造玩家也在纷纷入局,动力电池市场发展格局又将呈现哪些“风云变幻”之势呢?

市场竞争激烈,头部企业集中

动力电池产业链冷暖,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可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伴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逐步回暖,动力电池市场前景被看好,其竞争也愈发激烈。

据统计,2020年1-11月,我国动力电池产量累计68.3GWh,同比累计下降13.8%;1-11月,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累计50.7GWh,同比累计下降3.5%,降幅进一步缩窄。

1-11月,宁德时代以25GWH的装机量,占比49.3%,稳居国内动力电池企业装车量第一名;比亚迪以7.45GWH装机量、14.7%的占比位居第二名;LG装机量4.1GWH,占比8.1%的份额,位列第三,剩余不到30%的份额由中航锂电、松下、国轩高科等企业瓜分。

从装机量来看,中国动力电池行业市场份额向以宁德时代为代表的动力电池厂商和以比亚迪为代表的汽车制造商等头部企业倾斜,马太效应已经十分明显。头部企业能获得较高的市场份额也不无道理,从他们的研发投入及产业链布局就可以看出来。

自2014年以来,宁德时代研发支出复合增速为124.32%,2019年,宁德时代的研发支出已经高达30亿。从2017年起,连续三年拿下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冠军宝座。通过持股、合资建厂、签订供货协议等方式与锂钴镍矿等材料厂商合作,在国内各地均布有制造基地,公司总产能计划于2023年达到240GWh。据报道称,宁德时代还将计划在印尼投资50亿美元兴建一家锂电池工厂,预计将于2024年投产。

财报显示,2019年比亚迪研发投入高达56亿多元,同比增长12.83%。以动力电池技术起家的比亚迪,依靠自身电池技术挤入国内新能源汽车头部企业名单,涵盖从原材料、研发、设计、制造及应用、回收的全产业链布局。去年底,比亚迪成立了弗迪电池,在全国各地建设生产基地,总产能达到120GWh,并计划于2022年拆分上市。今年初还重磅推出了安全性能领先的“刀片电池”技术。

同样,LG作为老牌第三方动力电池制造商,从1998年就开始锂电池的研发,其全球化布局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在美国、欧洲、中国均设置有工厂。据悉,LG在电池方面的投资已经超过10万亿韩元,2018、2019年两年间,在动力电池研发上投入超过1.5万亿韩元(约合88亿多元人民币)。

汽车制造商入局,重塑产业链格局

除了像比亚迪这种以电池技术起家的汽车制造商,在动力电池技术方面拥有较大优势之外,其他有着汽车制造背景的玩家们为了抢夺优质电池产能,保障电池稳定供应,也纷纷已开启相应产业布局。

 一方面,一些国际车企对于动力电池的要求,已经不仅仅是停留在供应关系层面,而是通过资本战略入股或收购等形式,进一步巩固合作关系,进而确保稳定的供应链,以防让某一家供应商扼住自己“命运的咽喉”。

今年5月,大众斥资90亿元入股国轩高科,成为其第一大股东;7月份,本田以37亿元入股宁德时代,占其1%的股份;奔驰公司戴姆勒在与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合作之后,又以9.05亿元获取孚能科技3%的股份;通用与LG 成立Ultium Cells合资企业,双方将投资23亿美元,分别持有50%的股份,项目正在建设中;

 另一方面,为了提升制造效率,降低电池成本,自给自足也不失为实力强大的巨头们的选择之一。

如今年9月,特斯拉就宣布将自行生产动力电池,将于2021年产出10GW的动力电池,2022年产能将达到100GWh,2030年的规划产能将达到3TWh;福特也在规划自产电芯,不排除其将选择与某一家电池制造商建立合资企业,来为以后电动车的产量做准备;吉利、长安、上汽以及威马等国内汽车厂商也开始布局规划自产动力电池。

对于动力电池产业链供应商而言,汽车制造商的发力,势必会让当下的动力电池市场进入一个高速发展和快速变化的“动荡期”,汽车制造商从最初的与电池厂商配合摸索阶段,开始进入到求保障稳供应的阶段。市场格局也将从动力电池制造商独占鳌头的阶段,逐步过渡到与汽车制造商相持的阶段。

硬核技术掌握主动权

今年来,厂商们在动力电池领域研发的“黑科技”也层出不穷,纷纷通过动力电池技术的创新来提升竞争力。包括CPT、刀片、JTM、无极耳等电池包集成方案;无钴、四元电池材料体系升级;“不起火”、“百万公里”电池等。

而关于动力电池技术之争,主要还是围绕成本和性能两大目标展开。目前看来,动力电池的技术路线主要分为三元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两种。

2020年1-11月,三元电池产量累计40.0GWh,占总产量58.6%,同比累计下降20.5%;磷酸铁锂电池产量累计28.0GWh,占总产量41.1%,同比累计上升5.7%。

其中,三元电池续航更长、成本更高,市占率更高,以宁德时代、LG为代表;磷酸铁锂电池使用寿命更长,更加安全稳定,成本更低,市占率次之,国内以比亚迪为代表。

未来,哪种电池技术路线能更胜一筹?

2019年之前,整个产业链更关注新能源汽车的续航能力,这使得拥有更高能量密度的三元电池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主流地位,而宁德时代、LG正是这一技术路线下最大的受益者。

当新能源汽车进入普及阶段之后,消费者更关注安全、价格、性能和充电便利性等因素,而安全性和性价比正是磷酸铁锂电池的核心优势。

但也并非代表某种电池技术优势就能更胜一筹,很长一段时间内,仍将是三元电池和磷酸锂电池两种技术路线并存的格局,企业各取所需,只不过三元电池不再是一边倒的碾压局势。

未来,肯定也会出现更先进的动力电池技术来取代现有的技术,那么,关于动力电池领域“杀手级”新技术什么时候出现,谁又来推动它的出现,一切都将值得期待。

对于动力电池领域相关玩家而言,可以说谁掌握了最硬核的技术和产能供给,谁就掌握了整个市场的主动权,一场共生与角力的争夺战正在上演。

 
打赏
 
更多>同类环保新闻
0相关评论

推荐环保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鲁ICP备12015736号-1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