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小到吃穿大到电器产品,大家都会热衷于购买进口产品。这一类现象在工业领域同样频发。无论是机床、刀具,还是控制系统、电气产品,亦或者检测类的仪器仪表产品,国内企业普遍都对国外品牌更加青睐。
仪器仪表类产品多应用于关系国家社会民生的多个产业,下游客户对这一类产品的质量要求往往都很高,考虑到国产产品的性能质量,很多时候企业用户都会率先选择购买进口产品。
通过搜索就可以发现,在一些单位的仪器仪表设备招标采购中,总会以种种理由拒绝采购国产品牌,大型企业还是更加侧重挑选进口大品牌的仪表。例如,曾经成都某企业采购的12类仪器仪表仍然全部拟进口产品,预算达1142万元。
叫好不叫座现象仍然严峻
当前,国家高度关注国产仪器仪表产品的自主创新,虽然有很多单位也在大力支持国产仪器仪表的采购、使用和推广,但还是出现了很多叫好不叫座的现象。
一位曾在化工领域和食品饮料领域工作过的工程师表示,国外的仪器仪表的最大的差距是在稳定性方面,以压变产品为例,国外品牌的压变设置好后根本不用管,而国产压变隔三差五就会出现一些小故障。所以在一些要求高的工艺环节工厂都会选择用进口品牌,例如哈希、梅特勒托利多、E+H、罗斯蒙特等,只有在次要工段上才会考虑用国产仪器仪表。
在国内买不到适用的相关仪器仪表,国内相关产品性能达不到要求;国内同类产品性能和准确度不如进口产品,性能达不到科研使用要求;国内产品无法满足质量过硬、精度高、可靠性强等等科研实验要求……类似的理由比比皆是。
就算有些时候由于进口仪器仪表的价格略高,出于预算的原因选择了国产的仪表,但国产仪器仪表用了一段时间之后很快开始出现问题,不出众的表现让很多用户都“心灰意冷”。所以也就有了:“我们宁可多花一点钱也要买使用时间更长的进口仪器仪表”等类似言论。
国产品牌仍有差距
从业务规模来看,国内仪器仪表企业在规模及市场份额上与国外企业仍存在较大的差距。从技术水平来看,国内企业中低端产品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但是在一些中高端领域,较国际领先水平存在较大差距。
某位从事仪器销售行业的人表示,国产大部分仪器都是属于中低端的产品,高精尖的仪器市场根本没国产的份额。国产仪器确实不管是技术还是其他方面都有很多需要提升的空间,但是也还是要看到国产仪器正在慢慢起步,不能一味打死。
虽然我国仪器仪表行业并不缺乏上市公司,但是投资规模普遍偏低、产品开发各环节投资不均衡。小编统计了截至目前为止,在科创板注册生效的企业,仅有7家,在主板上市的企业更是寥寥无几。而且在科创板上市的7家企业里,还有并不能够严格意义上称之为仪器仪表类的企业。这些上市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投资规模普遍偏低。
此外,社会投资基本都集中于产业化成熟度较高的产品与企业,而且投资方式也很少对仪器仪表前期研发、基础工艺材料与系统性能设计等方面进行支持,但是这些恰恰是仪器仪表最需要资金投入与项目支持的环节。
在目前国外领先企业已形成一定品牌、技术壁垒的情况下,国产品牌如果无法持续提升研发能力、无法根据终端市场需求不断开发、无法在高端产品领域实现技术突破,那么势必更加没有资格与国外竞争。而且现在大力推广智能制造、数字化转型,但是连最基本的仪器仪表、测试测量产品的精度、性能都达不到要求,如何保证其他环节的生产,又何谈下一步的转型?
专注与坚守,行动起来
某位专业人士曾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了一则经历,他在20年前曾在仪表厂实习,当时车间的差压变送器的测量膜片就需要进口,这一点从近些年我国仪器仪表产品进出口逆差都在150亿美元以上,比机床等大宗机电产品更严重就可以看出。
结果20年以后,遇到做仪表的再问及此事,仍然没有改变。一方面可能是因为仪表相关技术真的很高端,并不容易突破,另一方面,相信很多人都会有这样一个心态,国外的很好用,购买也很方便,为什么我还要自己研发呢?而且仪器仪表的研发周期很长,可能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技术沉淀和投入,才能实现预期的效果并达成收益。
许多行业领域都面临着这样的问题,但知易行难,这其中有很多艰难险阻,需要有行业坚守精神的人,需要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无论是国产仪器仪表,还是像精密数控机床、医疗器械等,国产化道路都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