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多月来,燃气行业利好频出。先是2月21日,中央发布的一号文件提出,推进燃气下乡,支持建设安全可靠的乡村储气罐站和微管网供气系统。此后,十四五规划提出,推动市政公用设施向郊区乡村和规模较大中心镇延伸,完善乡村水、电、路、气、邮政通信、广播电视、物流等基础设施,提升农房建设质量。
短短几句话对燃气行业而言,蕴含着未来十年甚至更长时间内重大产业投资机遇。如何保障农村群众在经济可承受的前提下的用气需求,这是一笔不小的经济账。
01 需求侧:期望取暖成本在2000元以下
天然气方便又干净,不仅能做饭,还能取暖、洗澡,生活条件和质量比以前提高了很多。
现在使用的管道天然气与城区天然气价格一样,都是2.65元/立方米,因此100元燃气费只用来做饭的话大约能使用3个多月,政府还一次性补贴266元,性价比很高。
冬天成本太高了,用不起。
……
记者了解到,多个煤改气村庄,村民大多对使用清洁能源表示认可。但受收入水平限制,农村居民使用燃气取暖的意愿和支付能力有限。相对煤炭、柴火取暖,天然气价格偏高,尤其是在冬季采暖用气高峰期,非计划用气量激增,造成燃气使用成本加大。据调查,86%的农村居民期望的取暖成本在2500元以下,超70%的农村居民期望取暖成本在2000元以下。
实际上,我国农村地域辽阔,村落社区分散,大多农村采用天然气管道供气不经济,气网建设往往需要考虑经济性问题。
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研究员郭焦锋表示,对于气源充足、经济条件较好的农村地区,对燃气价格承受能力较强,适宜大力推广。比如川渝地区具备资源优势,用气方便,燃气下乡普及率很高,镇镇通通气率可达80%。
对于管网暂无法覆盖的地区,中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经济师徐博表示,使用LNG点供及LPG微管网优势颇多,但未来转换天然气需要进行管网系统置换并更换灶具,同时LNG点供局域网建设需要配建LNG气化站,设备运营管理要求较高,无形中增加了成本。可以动员有条件的地区使用生物天然气清洁供暖,增加气源,而不必局限于管道天然气。保护环境和增加收入一举两得,减轻采暖成本压力。
02 供给侧:靠政府补贴不是燃气下乡的驱动力
为了让天然气更好的代替煤炭和柴火,国家对安装天然气有一些相关安装补贴。
如,购买及安装设备的补贴标准是,农民买燃气设备并安装后总费用的70%。意思就是说,花了一万,补贴7000元,农民自己也要花3000元。
再如,使用天然气的气价补贴是,采暖用气是1元/立方米的,每户一年最高补贴气量是1200立方米。仅限采暖期使用,使用补贴暂行3年。天然气的收费是按阶梯式计算的,每年超量再购买的话,气价收费标准会提高。
还有,建设村内入户管线户均4000元的投资补助。针对储气设施的建设,国家也会适当补贴,标准由市县商储气企业确定。
据了解,煤改气3年补贴期满之后,省级一方将采取退坡方式(逐步减少、最终退出)继续补贴2年,即2020年冬季采暖用气享受的补贴退坡减少50%,2021年冬季采暖用气享受的补贴减少至25%,之后将不再给予补助。至于市县两级,可结合各自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办法。
补贴款项让政府背负不小的财政压力,未来补贴终将消失,因此靠政府补贴不是燃气下乡的驱动力。陕西省燃气设计研究院原院长郭宗华表示,天然气是必需品而非奢侈品,是居民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工业用户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应保持合理、适度低廉的价格。
在郭焦锋看来,补贴是农村清洁取暖和用气的关键一环,短时间内不会轻易退出,预计还将持续7年左右,但未来将逐步退出,因此不能仅靠补贴提升燃气普及率,解决经济账、环保账、社会账,要在价格上进行全面改革,输配气环节打通,上下游价格放开,使其回归到合理水平。如,降低增值税,将增值税从9%降至6%甚至更低,以减少供气和用气成本。
03 未来:多措并举解决燃气下乡成本
《中国散煤综合治理报告2020》显示,十四五期间,中央清洁取暖资金需求范围为246.6亿元-331.9亿元,其中,建设补贴需求为176.6亿元-214.1亿元,运行补贴需求为70.0亿元-117.8亿元。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降低气源成本需加大科技攻关力度,提升关键技术及装备的国产化水平,并重点推进高端燃气壁挂炉的国产化,降低终端用户的初始投资费用。同时,建立LNG资源采购协商协调机制,避免出现多家主体竞争、哄抬价格而导致用气价格大幅波动。同时,尽可能减少天然气供应中间环节费用,完善成本监审机制,定期公布典型城市输配气价和销售价格,建立终端用户自主选择气源的途径。
建议优化、完善燃气门站价格政策,灵活运用市场化交易机制,确保民生用气门站价格总体稳定。徐博表示。
在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市滨海新区政协副主席蔡庆锋看来,碳达峰之前,天然气作为最具潜力的清洁能源,将会成为我国能源结构调整的主要增长点和低碳转型的主力军。
他建议,尽快建立全国石油天然气开发技术研发中心,充分发挥天然气实现碳达峰的桥梁作用,注重协调可持续发展。
据蔡庆锋介绍,从已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国家来看,天然气使用比例都比较高,是能源供应的主力军。从我国天然气资源情况来看,主要以致密气、页岩气、煤层气等非常规资源为主,如果大规模开采成本降低,将对天然气价格起到很大拉动作用。他在调研中发现,目前我国非常规资源大规模商业性开采面临技术手段和经济效益挑战,尚处于勘探开发早期阶段。
为此,蔡庆峰建议,建立全国石油天然气技术研发平台,整合三桶油及其国内高校、企业等资源,加快前沿技术研发,加大人才培养,建立技术成果共享运作机制,加快开发闲置天然气资源利用技术,解决占总资源量近50%的闲置天然气利用问题,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大天然气大规模化工利用技术开发力度。同时加快在天津成立京津冀天然气交易中心,既可以有效打通天然气生产、供给、消费等环节,解决天然气产业发展不平衡的突出问题,充分释放市场的价格调节功能,促进天然气资源优化配置,又可以为我国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助力提升我国大宗商品定价的国际话语权。
地下储气库是最适合国情的储气方式,有天然气‘粮仓’之称,为城镇燃气调峰发挥了主体作用,如北京冬季安全供气主要依赖地下储气库,冬季用气量的40%到50%来自地下储气库,为京津冀地区雾霾治理、安全供气发挥了重大作用。针对如何加快建立地下储气库问题,蔡庆锋建议,在国家有关部委牵头下,加快储气库基地及储气设施重点项目建设,在津冀已经废弃油藏或气藏区域地下建立更多储气库,缓解季节供应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