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在谈及强化国家经济安全保障时提出,实施能源资源安全战略要实现煤炭供应安全兜底,油气核心需求依靠自保,电力供应稳定可靠的发展目标。
在这一目标的论述首次提出油气核心需求概念,对于今后我国开展能源安全保障工作有重要指导意义。
不包括流向海外的石油需求
石油核心需求理论上并不包括流向海外的石油需求,具体包括原油和基于原油加工的石油石化产品。
理解这个问题的基本出发点是当前我国的石油石化产品生产并不仅仅满足国内消费,最终产品中有相当一部分通过贸易渠道流向海外。
长期以来,国内的炼化产能处于持续增长状态,特别是一批大型项目近年先后上马迅速扩充了产能。新项目上马的同时,落后产能的去产能工作未能及时跟进,造成炼化摊子越铺越大。既然有了产能,那产能运转就是刚需,产能运转自然会拉动原油需求,这是造成我国近年原油进口激增重要原因之一。新上炼化项目投资商获得原油进口配额之后,首先要做的就是进口原油。由于产能过剩,炼化产品国内无法全部消化,只能通过出口渠道予以化解。
近年的贸易数据显示,国内成品油净出口保持连年增长态势。除成品油出口之外,对外贸易的出口增长也使得我国每年亦有大量以石化产品出口。流向海外市场的这些石油需求,从能源安全角度讲,应该属于无效需求。
满足国内特殊领域的需求
石油核心需求应是满足国内特殊领域的需求,其规模应小于发生在国内服务生产消费和终端消费的商业需求。
国内正常商业需求口径一定要比一般商业意义上的需求口径窄,原因在于国内商业需求剔除国外消费因素。换而言之,国内需求强调的核心要义是无论是用作原料还是工业和民用用户的终端消费均发生在国内,体现国内消费原则。
从技术层面看,满足国内需求的石油消费在不可预期事件发生,且造成石油供应短缺时可以通过压减部分领域需求来保障特殊领域需求的做法予以调控。比如在石油供应紧张时民众可以放弃乘坐私家车出行,放弃旅游等出行活动进而节约石油消费。但在正常经济运行时期,这些需求是不应该受到禁止和限制的,消费甚至还要受到鼓励。这个特殊领域的需求一定是特殊时期的需求,笔者理解石油核心需求包括这两个方面的特殊含义。
特殊领域的内涵是指对国民经济有重大影响的特殊领域,这些领域的石油需求具有刚需性质且不可替代。
或者说即便理论上可以替代,但替代会带来极大的社会成本以致于影响到社会稳定。按照目前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判断,农业、交通货运以及公务交通用油包括成品油和燃料油,满足国内需求的化工用油均在此范畴。笔者统计了2019年的国内石油消费数据,发现核心需求占原油消费总量的比例在45%左右。
天然气核心需求处于增长中
对天然气核心需求的理解依然可以遵循上述原则,只不过是目前天然气的消费较少涉及到出口,基本属于国内消费。
影响天然气核心需求的特殊领域划定与石油需求领域划定稍有不同,除了农业、交通用气之外,天然气在供暖、居民生活用气以及天然气化工、工业领域的部分应用具有刚需性质。
交通、化工用气涉及到石油需求替代,一旦限制用气将增加石油需求负担,且目前的交通用气主要用于货运以及公务运输,因此应将其列为核心需求范畴;天然气供暖和生活用气属于基本民生领域,刚需性质自然无需多言;一些特殊的制造领域出于提升产品质量,支撑制造业水平提升需要用天然气替代煤炭,比如天然气在特殊仪器设备制造中的应用属于刚需,笔者统计了上述领域2019年的天然气需求数据并与天然气需求总量进行对比,发现天然气核心需求占天然气消费总量的比重在70%左右。
天然气核心需求与石油核心需求的又一不同点在于,国内石油需求目前已经接近峰值,而天然气需求尚处于增长进程中,且支撑天然气需求增长的领域中具有核心需求性质的不在少数。
中国的城市化整体还处于进程之中,未来城市化率水平提升将带动更多的生活用气和供暖刚需用气,这是其一;其二是日益增长的非化石能源电力需求及装机容量增长将带动天然气调峰发电装机容量增长,同时各类供热需求也将有效拉动天然气热电联产项目投资上扬。目前的天然气化工和交通被列入刚需部分,但未来随着石油产业向化工产业转型以及电动革命推进,这两个领域的用气将出现萎缩,刚需自然也就谈不上了。中国的城市化还需要一定的周期,能源转型还将长期持续推进,这一现实国情决定了未来天然气在供暖、生活用气领域的刚需会较当前出现一定程度的增长,而石油刚需因为需求峰值的来临以及电动革命的深入推进将出现下降。
有了核心需求的认识之后,我们对于油气安全以及能源安全的认识会更加深刻,也会更加辩证地去看待和分析油气对外依存度过高以及过快增长现象,应对会更加主动。特别是当前的国内油气产量与油气核心需求较为接近,高出的部分并非可望不可及。
通过科技与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努力实现国内油气产量持续增长以最大程度通过自给满足核心需求增长的可能完全存在。
总之,掌握油气核心需求将有助于增强油气行业发展的信心和底气,从容应对各类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