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电机  PLC  变频器  服务机器人  培训  变送器  危化品安全,爆炸  西门子PLC  触摸屏  阀门 

油气储层的“定位仪” 应用与分析

   日期:2013-03-23     来源:工控之家网    作者:工控之家    浏览:29    评论:0    

  随着大的构造油气藏开发程度的不断提高,油田产量出现递减,地质科研人员在深挖细找的过程中,常常发现地层和岩性都极其复杂的区域及小幅度、小面积、小断层构造。这类油田具备挖潜的动能和潜质,但其开发难度和风险也很大。面对机遇和挑战,江汉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走企校合作之路,历经数十载攻关,研究完善了油气储层的“定位仪”——储层随机建模技术。  
  问世后小试牛刀  
  上世纪70年代末,美国科学家Andre G Journel曾在所著的《Mining Geostatistics》一书中提出了地质模拟的基本构想。80年代中后期,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利用计算机及地质统计学原理,将各种物性参数在储层内部的空间分布建立成一种空间分布模型,这就是早期应用在石油开采上的确定性地质建模技术。  
  最早采用的地质建模技术,在理想模式下,认为储层地质状况的连续性和持续性都比较好,利用常规参数的平均值,粗略地勾画地下的地质状况。利用这项技术,解决了一些地下地质构造认识不清的问题。  
  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并不是所钻探之处都是连续性和持续性较好的状态,地质状况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是客观存在的,井与井之间的差异也是存在的,哪怕两井间只横跨了数百米的距离,其极大误差和变化,将导致储层建模确定的地下储层在认识上的巨大偏差、不真实性和不准确性,最终可能造成钻探失误和勘探开发成本的提高。  
  企校结合攻难关  
  在逐步认识到此项技术应用前景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致力于解决它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如何让这项技术真正客观准确地反映地下地质状况和油气储层情况,为寻找油气储层导航定位?  
  江汉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结合油田地质状况的复杂程度,走院校联合攻关的路子,与长江大学携手,开展储层随机建模技术攻关。  
  基于对储层建模技术原理的学习解剖和联合攻关,他们逐步将收集的地质、测井、地震等资料,利用统计学原理集中反馈,探索了一套储层随机建模方法和流程,通过计算机建立起来的地质储层模型,既满足了预测储层及客观反映地下三维空间变化的要求,又达到了定量、精细、客观、随机反映地下地质存在的条件。这就是储层随机建模技术。  
  这一新技术在油田优选区域开展的实践应用中得到验证。江汉坪北油田,是一个特殊的低孔、特低渗油藏。其储层变化快、物性差、非均质差等特点,导致了该油田勘探难度增大。如何用最经济最科学的方法,了解地下资源,减少勘探开发风险?他们利用地表油气露头提供的相关信息来预测地下油气储层分布的新方法,把多种相关信息融入一个拟建立的地质模型中,利用多个模拟结果对储层及储层砂体分布进行预测和评价,再以分布预测和建立的地质模型(即储层随机建模)指导钻探。实施的新井钻井成功率达到100%,钻探所遇砂层厚度较之以往增加16%以上,新增探明储量762万吨,可采储量114.2万吨。  
  新技术显示优势  
  在江汉潜北东区,地质科研人员利用随机建模技术大胆实践,再次获得成功,证明随机建模方法在储层分布及预测方面大有可为。潜北地区是江汉盆地石油储量资源最丰富、最具有精细勘探潜力的地区之一。区内有黄场、张港、王场等老油田,资源量14812万吨。但该区经过30多年勘探开发,石油资源探明率高达54.4%,要发现新的含油区块、实现储量接替的难度显而易见。针对该区实际,地质研究人员结合大量地质、岩心分析、测井、地震等信息资料,针对该区岩性油藏、构造—岩性油藏特点,在利用大量数据资料建立起数据库的基础上,通过三维地震资料高精度目标处理、精细解释、属性分析、地震反演、地质建模等系列技术方法运用,着力在老油田及其周缘开展岩性解释,寻找和落实岩性圈闭、地层圈闭及“三小”构造。  
  通过建立沉积微相知识库、潜北东区构造模型、沉积微相模型和物性模型,并结合三维模型和生产情况,综合预测潜北东区滚动勘探开发有利目标区3个,经滚动勘探开发实施,实现了含油面积和探明石油地质储量双增目标。  
  油气储层随机建模技术,在解决特殊复杂构造地质认识难题上有了新的突破,为科学准确寻找油气藏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手段。该技术的不断完善,在老油田二次、三次采油过程中如何提高采收率这一难题上,显现出技术优势。  
  据有关专家估算,由于储层多种非均质的隔挡和影响,20%以上的可动油未被二次采油驱剂摄取到。而利用储层随机建模技术,在相对精确的模型状态下,有针对性地在老油区实施勘探开发,开采的潜力将不言而喻。  
  有待继续发展完善  
  对于储层随机建模技术的发展,也有专家道出了其中的不足之处。  
  其一,随机建模技术预测的难度日益增大。储层本身地质状况的复杂程度、储层形成过程的复杂程度以及储层地质非均质性的复杂程度,都不同程度加大了储层预测的难度。  
  其二,勘探方向的转移,也导致储层预测的艰巨性和长期性。油田开发从易开发区向难开发区和边远地区的转移,从储采基本平衡到储采严重不平衡方向的发展趋势,都给新技术的研究完善和推广应用带来严峻的考验。如何优化开发方法,以最少的人力、财力投入,获得最大的油气采收率和经济效益,就显得尤为迫切。  
  其三,储层随机建模技术需要加大研究力度,不断形成系统完善的科学体系。这将给未来的储层建模技术增添科技含量,同时,也预示着新技术前行的道路崎岖漫长。 
 
打赏
 
更多>同类环保知识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环保知识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鲁ICP备12015736号-1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