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电机  PLC  变频器  服务机器人  培训  变送器  危化品安全,爆炸  西门子PLC  触摸屏  阀门 

双极型静电感应晶体管动态性能的物理研究

   日期:2013-03-23     来源:工控之家网    作者:工控之家    浏览:6    评论:0    
摘 要: 双极型静电感应晶体管动态性能的研究体现在对动态参数的分析上,本文对开关特性, 容量, 容量及开关损耗等动态参数进行了详细分析,从物理的角度阐述了这几个动态参数的意义,对实际应用有指导作用。

关键词: 物理研究; 动态性能; 动态参数; 双极型静电感应晶体管

1 引言

  电力半导体器件是电力电子技术的基础,是电力半导体装置的心脏。电力半导体器件的特性直接影响电力电子系统的体积、重量、价格和性能。八十年代以来,随着微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微电子与电力电子在各自发展的基础上相结合产生了一代高频化、全控型的功率集成器件。在众多的新型半导体器件当中,静电感应(SI)器件是新生发展起来的独具特色的电力半导体器件,并且己发展成为一个相当大的SI家族.该家族的主要品种有功率SIT、超高频SIT、微波SIT、双极模式静电感应晶体管(BSIT)、静电感应晶闸管(SITH)以及静电感应集成电路(SIT-IC)。

  其中双极模式静电感应晶体管BSIT是将SIT和双极性器件BJT的作用综合在一起,取各自优点而形成的一种新型器件。它具有工作频率高,频带宽,输出功率大、增益高,输入阻抗高,容易驱动,输出阻抗低,热稳定性好等优点。由于静电感应器件电流容量大,开关速度快,适合于作为大功率开关器件,所以在研究静电感应器件时的性能时不仅包含漏电流、放大倍数、击穿电压等静态参数,还应包括诸如开通时间、关断时间、功率损耗等动态参数。

  本文在简要分析了BSIT的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对双极模式静电感应晶体管BSIT的动态性能进行物理分析,从物理的角度阐述了BSIT的开关特性,di/dt容量,di/dt容量及开关损耗这几个动态参数的意义。

2 BSIT的工作原理

  BSIT外延掺杂浓度很低,栅间距又很小,零栅压下沟道就己夹断,故通常处于常关状态,属常关型器件。BSIT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


图1 BSIT的结构示意图

  通过选择合适的结构参数(栅间距、栅体扩散深度和材料的掺杂浓度等),在栅结自建电场的作用下,耗尽层便会在沟道内充分交亚并形成足够高的电子势垒。当不加栅偏压时,漏源电压虽对势垒的降低有一定的作用,但因沟道已处于充分夹断状态,单靠漏源电压不会有足够的电子越过势垒形成明显的漏源电流。

  栅压为负时(VGS<0),栅沟p-n结反偏,沟道势垒更加升高,器件处于完全夹断状态。阻断电压VDS给出了器件的耐压容量。VG一定,当VD升高到一定值时,有微小的电流流经器件,该电流为多子电流,属于势垒控制电流,此时器件工作在单极模式,I-V特性呈现出类三极管特性,且沿VD轴有一定的位移,这一位移电压给出了器件的“特征电压”。

  当栅压为正且足够大时,栅沟p-n结为正偏,有少子空穴由栅极注入沟道。少子参与使器件的作用机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随着栅压的增加,注入空穴不断增大,同时有对应的电子由源区注入,在沟道区和外延层内 (一定范围内)形成了高浓度的电子—空穴等离子体,使得所在区域发展成为准中性区并产生显著的电导调制效应。该区域内电场很小,对应的电压降也很小,可通过大的漏电流,器件处于开态,也称为饱和状态。此时电流的大小受注入少子 (空穴)的调制。属电流控制型。此种状态称为双极模式。大的电流和甚低的通态压降是此模式的基本特征。I-V特性呈类五极管形式。

3 BSIT动态性能的物理分析

  (1) BSIT的开关特性的物理分析

  双极型静电感应晶体管是一种新型功率开关,其结构和垂直沟道JFET类似。但由于外延层掺杂浓度很低,栅间距很小,栅长也很短,栅区更接近于源区,从而栅对电流的控制更强,表现出较JFET 更优良的电特性。

  在负栅压下,电流作用主要是沟道势垒控制机制。在栅压由负变正而逐渐增大的过程中,器件由势垒控制机制向少子注入控制电流机制转化。在正向栅压很小时,由栅极注入沟道的空穴浓度很低,同时由于沟道势垒的阻挡作用,由源注入沟道的电子浓度也很小,此时势垒仍存在,在漏压作用下,电子通过沟道向漏极运动,同时由于栅结自建势的作用,流入栅极的电子电流可以忽略,电子浓度沿沟道中线向两栅方向逐渐减小。静态地看,电子电流在沟道中将补偿电离掺杂电荷,从而等价于掺杂浓度减小,即要求的夹断电压减小,随着栅压的升高,由于源高低结的反射作用,已有空穴积累于源附近的沟道区,势垒降低, 注入少子(空穴) 参与了势垒调制电流, 若栅压VG升到足够高,势垒完全消失,在沟道中的注入空穴将与由源注入的电子形成电导调制区,栅电流增加。器件处于双极运用机制, 在沟道区和外延层一定范围内形成了高浓度的电子-空穴等离子体, 使得所在区域发展成为准中性区并产生显著的电导调制效应。该区域内电场很小,对应电压降也很小,可通过大的漏电流,此时器件处于开态。这样就完成了由关态到开态的开启过程。

  BSIT 的栅关断机制为:在BSIT 开通状态下,n-高阻层同时存在的大量少子和多子,当栅-阴极间加上反向栅压用来关断BSIT 时,在p+栅附近存储的空穴被扫向栅极,而部分沟道电子则流入n+阴极区,此部分载流子的流动将诱发(导) 在p+-n--n+二极管的反向恢复电流。在n-高阻层内存储的大部分载流子将通过p+栅极和n+阴极区域而被扫离。当沟道势垒升高到足以切断从阴极区域注入的电子时,主传导阳极电流突然被切断,器件进入关断状态。

  (2) BSIT的di/dt容量的物理分析

  由于BSIT的开通时间非常短,所以在其开通过程中,将产生很大的电流变化率di/dt,BSIT由于不受等离子体扩散速度的影响。因此具有较大的di/dt容量。

  BSIT的开通速率一方面取决于沟道势垒的消除速率,另一方面取决于导电沟道形成的快慢。该过程与耗尽层在沟道中的收缩直接相联系,因此,为了使BSIT快速开通,必须采用低阻抗的栅极驱动电路。

  图2给出了BSIT在通态和阻断态对应的耗尽层情况。


图2 BSIT在通态和阻断态时耗尽层示意图

  栅间形成的导电沟道宽度d可由(1)式决定:

      (1)

  式中的a为半栅间距,ND为基区的掺杂浓度,VG为外加的栅偏压,Φ为栅结的自建电势,ε0为自由空间介电常数,ε为硅的介电常数。

  从(1)式中我们可以看到,对于基区的不同掺杂ND,当VG一定时,不均匀的掺杂ND将使不同部位的d不同。低ND区,对应于窄的d,该区域将先于其它区域开通。结果,使得导通电流局域化,电流的局部集中使该处电流的密度很高,可能导致电极铝条烧毁,使器件失效。

  即使是ND掺杂均匀,在器件的开通过程中,栅极偏压也不可能同时施加于所有的栅区上,在远离栅极压点的地方,由于RC延迟作用,开通总是迟于压点周围。但在实际情况下,器件发生失效的部位首先是在源极压点附近,而不是在栅条上。这主要是因为当源极电流流过金属电极时,在金属电极的欧姆电阻RM上产生电压降。由于金属电极条电阻自偏压效应,使源极指偏压在条长方向分布不均匀,离开电极条根部愈远,偏压愈小。造成电极条根部电流集中。因此在压点处,电流达到最大。

  (3) BSIT的dv/dt容量的物理分析

  dv/dt为临界阻断状态电压的上升率,在高电压、大电流的BSIT的关断过程中,器件将承受很大的dv/dt,这相当于给BSIT 的漏极和源极之间施加了一个正向上升电压,由于栅极串联电阻RG的去偏效应,过大的dv/dt将影响BSIT的关断,使器件不能关断或者关断以后又重新开通。虽然过大的dv/dt不会造成器件的损坏,但会使整个电路工作不稳定。因此必须提高器件的 耐量。

  可用图3所示的等效电路来分析阻断过程中的dv/dt特性。RG为栅源极之间的串联电阻,CGD为漏极与栅极之间的等效电容。如图4所示。RL为限流电阻。反向栅压VGS用于关断器件。


图3 关断瞬间等效电路图


图4 BSIT漏极-栅极结电容等效示意图

  在关断过程中,当dv/dt过大时,漏极电压通过电容CGD形成一反向电流,当它流经栅源电阻RGS时,形成一与VGS相反的电压,减弱VGS对器件的关断作用,有时会引起器件的误导通。

  (4) BSIT的开关损耗的物理分析

  BSIT的功率损耗包括导通期平均功耗PF、开通功率损耗PON关断功率损耗POFF;以及栅极功耗。一般情况下,栅极功耗占全部功耗的很小的比例,可以忽略不计。

  开通功率损耗包括开通延迟时间和开通上升时间的损耗;关断损耗主要是下降时间和尾部时间产生的损耗。

  开通和关断的功率损耗可以由开关波形直接计算得到,如图5和图6所示,它们分别随着开通电流和关断电流的增加而增加。


图5 BSIT的开通损耗


图6 BSIT的关断损耗

  BSIT的功率损耗是随着工作频率的增加而很快的增加。并且在不同的工作频率下,各部分的损耗所占的比例不同。在低频工作时导通期平均功耗大于开通和关断功率损耗,工作频率很高时,开关损耗占主要地位,也就是开通功耗和关断功耗远大于通态功耗。

  另外,栅极驱动电流的大小对开关损耗有很大的影响。正向驱动电流增大,存储时间加长.关断速度变慢,高频应用时开关损耗增大。但正向驱动电流减小时,动态饱和压降将上升,使通态损耗增加。因此,栅极驱动电路的设计直接影响器件的应用。

4 结束语

  BSIT的开关特性,di/dt容量,dv/dt容量及开关损耗等是重要的动态参数,标志着BSIT的动态性能。通过对它们的物理分析,可以深入理解BSIT的动态性能与工作特性,从而,找出可以提高BSIT动态性能的方法,对实际应用有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B.J.Baliga, "The di/dt Capability of Field-Controlled Thyristors",Solid-state Electronics, Vol.25, No.7, P.583-588,(1982).

  [2] B.J.Baliga, "The dv/dt Capability of Field-Controlled Thyristors",IEEE Trans.Electron Devices, E D-30(6),P612-616,June(1983).

  [3] YMochida, J.Nishizawa, T.Ohmi and R.Gupta, Characteristics of Static Induction Transistor: Effects of Series Resistance, IEEE Trans. Electron Devices, VoLED-25,No.7, P761, 1978.

  [4] W Shockley, A Unipolar "Field-Effect" Transistor, Proceedings IRE, Vo1.40, P1365, November 1952

  [5] C.Bulucea and A.Rusu, A First Order Theory of the Static Induction Transistor, Solid-State Electronics, vo1.30, No.12, pp.1227-1242, 1987.

  [6] S.YLi and J.H.Yang, Study of the Static Induction transistor with Complex Structure and with Triode-like I-V Characteristics, in Proc. ICPE‘95, Souel, South Korea, 1995.

  [7] 尹成群,赵焕庆.新型电力半导体器件BSIT的基本特性及部分应用.电力电子技术,1994(2)

 
打赏
 
更多>同类环保知识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环保知识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鲁ICP备12015736号-1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