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电机  PLC  变频器  服务机器人  培训  变送器  危化品安全,爆炸  西门子PLC  触摸屏  阀门 

就地功能单元监控程序的设计

   日期:2013-03-23     来源:工控之家网    作者:工控之家    浏览:17    评论:0    
      面向对象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就是将各功能单元分布于生产现场采集信息。这种功能单元是带有微处理器的测控装置,与现场生产设备一一对应,具备独立存储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它提高了变电站的自动化水平,缓解了上层管理机的信息处理压力,为巡检和现场调试人员提供丰富的参考信息。
   
1 就地功能单元的概念
      1.1 面向对象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
  变电站是电网一切数据的来源,也是电网的主要控制点。实现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考虑,一种是面向功能型(function oriented);一种是面向对象型(object oriented)。传统的综合自动化方案倾向于前者,即二次设备设计的方案从功能出发,划分为数据采集单元、控制单元、远方通信单元等。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便于维修和管理,硬件开销少;缺点是二次接线复杂,事故危害面大。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生产工艺的发展,微机装置成本下降,使微机装置下放至生产现场成为可能,于是出现了分层分布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结构。这种结构设计不仅可以减少二次接线,分散二次设备故障的破坏性,且方便检修人员的现场调试工作。目前大部分进口设备均采用了这种分散分布的构造方式,国内许多生产和研究单位也在致力于这方面的工作。
  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案是从对象角度出发,将二次设备与一次设备一一对应起来。但这种概念并不简单等同于将智能装置(继电保护装置、智能电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等)分散分布于现场,它是一种打破目前专业分工限制的全新思路,即将二次设备的设计与一次设备的设计紧密结合起来。以开关柜为例,各TA应该使用智能的测量单元,直接输出数字化后的采样数据;各相开关的控制回路应直接综合进该开关的操作机构;各刀闸的位置传感器具有智能的信息通信,方便地实现连锁。每一开关柜有一台综合控制器,收集各传感器的信息,并协调控制,完成保护、测量、控制功能[1]。
     1.2 就地功能单元的概念
  由于目前专业分工的限制,我们还不能做到完全意义上的面向对象设计。但与一般意义上的测控单元不同,这里所说的就地功能单元已带有面向对象的色彩,即下放到现场,与测控对象一一对应,集保护、测量、控制于一体,记录更多的一次设备的信息资料。借助它,我们可以得到特定测控对象的当前工况,故障发生前后的动作情况,开关状态及损耗程度等。除此之外,借助通信网,还可以实现远方或就地定值修改,远方或就地控制等功能。
  
2 监控程序的设计
      2.1 就地功能单元的任务
  (1) 反映实时状态:电压、电流、功率、功率因数、功能单元自身状态(处于正常运行还是调试状态)、对象的工作状态(正常或故障、变压器油温等)。
  (2) 记录历史数据:故障报告、操作记录、装置出错报告、故障录波、维护诊断(对开关等一次设备的诊断及装置本身的自检)。
  (3) 保护定值的现场修改、开关的现场控制。
  (4) 灵活的通信能力,可选的RS?422和RS?485串行数据接口,通过相应通信管理机可完成装置中数据和实时信息的远程传送。或通过RS-232完成装置在不联网情况下与PC机的通信。
      2.2 就地功能单元存储和处理的信息
  由于各功能单元对应的一次设备不完全相同,所需记录的信息也有差异,但数据库的结构是相同的,以保证监控程序的可继承性。
  (1) 测控对象的实时电量,如:电流、电压、有功、无功等。在RAM中开辟缓冲区以备通信和显示用。
  (2) EEPROM中存储三组保护定值备份,RAM中也要开辟一组保护定值的缓冲区,以备修改定值和通信用。
  (3) EEPROM中存储16条故障信息,其中包括:保护的动作情况、动作值及整定值、动作时间、动作类别、最大跳闸电流、重合后跳闸的最大电流、从发现故障到发跳闸命令的时间、从发现故障到跳开的时间。16条操作信息,其中包括:操作权限、操作内容、操作时间。16条出错信息,其中包括:出错类别、出错时间。RAM中相应开出缓冲区以备刷新和通信用。
  (4) 记录从故障发生时刻向后5个周期的采样数据,即故障录波。
      2.3 监控程序的结构
  将就地功能单元的任务划分为8个主功能模块,按照任务的多少,再下分子模块,图1为监控程序的模块化结构。

 
图1 监控程序的模块化结构

  为保证测量的实时性,监控程序在响应按键、显示信息时停止采样和测量计算。具体实现方法是:采样放在中断程序里,测量计算放在主程序的循环部分,当用户按键时即转去做相应处理,并记下程序所经过的路径,然后继续不间断地做测量计算直到下一次按键出现,监控程序根据路径记录可以接着处理上一次的响应。
  
3 功能单元的信息显示方式
  将功能单元就地安装,必须考虑装置能否耐受现场的恶劣工况问题,目前大部分功能单元的监控界面使用液晶显示。液晶可以显示汉字,提供较直观的信息提示,但同时也存在不耐高温,可视性差的问题。如果采用大型数码管做显示,可以克服上述缺点,但数码管只能显示数字及有限的英文字母,表达方式比较抽象。但是就地安装的功能单元显示的信息主要为巡检以及现场调试用,可视性及耐受恶劣工况应放在优先地位。需要详细显示和分析数据时可以在上层管理机完成或通过RS-232串口与便携机通信。根据上述对功能的划分,再考虑到现场的要求(如大多数内置于开关柜的功能单元对尺寸有限制,数码管和键盘的数目不能太多),我们设计了图2所示的面板。面板上已对各部分做了标注。

图2 装置面板

  信息显示区由6个大型数码管组成,最左端两个一般用来显示提示信息, 余下的用来显示数字或配合前两位显示较长的提示信息。功能灯的作用相当于一个菜单, 这样, 用户可根据需要, 按功能键进行选择, 被选中的功能灯闪烁, 按确认键后功能灯常亮,提示用户已进入该功能, 同时信息提示区也会有相应的提示出现。单位灯配合信息显示区的数字可显示电量及其单位。功能灯和单位灯都是将数码管的8个数位分开, 每个数位对应一个灯,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充分利用硬件资源, 使硬件布置更加紧凑。
       3.1 信息的查询
  定值管理、信息查询包含的内容较多,需要分区分项显示。下面以定值管理为例详细说明如何用数码管实现信息的查询。当用户用功能键切换到“定值”功能,并按确认键后,此时“定值”功能灯常亮,在这种状态下对键盘的操作以及显示的信息内容均与定值有关。定义键盘上“+”、“-”键用来寻区,“↑”、“↓”键用来寻项。
  以电容器就地功能单元为例,需要配置7组不同的保护,分别是:延时电流速断、过流、过压、失压、不平衡电压、不平衡电流和过负荷,那么就有7组不同的定值。为方便用户查询,我们将以上7组定值分别对应7个区,区内分项。以查找第二区过电流保护定值为例:用户进入定值管理后,按两次“+”键,进入第二区并显示提示信息,按“↓”键,显示第一条定值,继续按“↓”键,将逐次显示各项定值内容直至最后一项。由于分项分区并用数字索引,尽管一次只能显示一条信息,查找也是相当方便的,缺点是用户在修改定值时必须借助定值表。
      3.2 修改数字
  无论是修改定值,还是修改密码,都涉及数字输入问题。这里我们设计了一种方便快捷的修改方法:用后4位数码管显示4位有效数字,“↓”、“↑”键用来移位,移到哪一位则哪一位闪动,告诉用户现在移到的位数,“+”、“-”键用来改变数值,步长自动修正。如从10.00改到700.0,可用“↑”键移动到最高位,按“+”键,则从0开始以10为步长向上加,加至100时,自动修正小数点位,变成100.0(保证4位有效数字),此时如果不移位,继续按“+”键,则以100为步长向上加,也就是步长始终自动调整为正在闪动的那一位数字的数量级。当数字超过1 000时,单位灯自动切换至kA或kV级别,同时步长也会随之调整数量级。
  
4 结论
  本文介绍的用数码管做显示的功能单元的监控程序,基于面向对象的思想设计,在实际应用中主要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 高精度的测量与明晰的显示。测量精度达0.5级,使之能够替代常规的测量仪表。为了便于运行人员的直观巡检,在设计中,采用了大型数码管来完成装置中信息的输出显示,可视性强。
  (2) 方便的人机接口和运行调试。功能单元在设计上,考虑到现场操作的需要,设计了满足就地操作的各种信息提示,方便了人机交互的信息处理。
  (3) 可选的通信及信息处理模式。为了满足电力系统分散式微机自动化发展的需要,在功能单元中,设计了可以选择的RS?422和RS?485串行数据接口,通过与本系列装置相配合的通信管理机,可完成装置中数据和实时信息的远程传送。对于没有联网的独立单元,装置还提供了一个通用的RS?232接口,用户可以利用此接口,借助在WINDOWS 95环境下开发的调试与通信软件,完成在不联网情况下对装置中运行信息的存取。
  (4) 完整的故障录波信息。
  (5) 详细的运行和操作记录。
  功能单元主电路中设有不掉电的时钟芯片,为各种信息记录提供准确计时。
  在运行中,自动记录保护整定、调试和运行情况,此类信息带时间信息,且掉电保存,为装置的正常运行及事后分析提供详细操作记录;在动作时,记录开关在跳闸过程中的电流变化情况,特别是开关灭弧过程中的最大电流,便于进行开关触头的损伤分析,为开关的检修和更新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 陶晓农.分散式变电站监控系统中的通信技术方案.电力系统自动化,1998,22(4):51~54
     2 黄太贵.智能电子设备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中的应用.电力系统自动化,1998,22(3):54~55
                                                                               编辑:何世平
 
打赏
 
更多>同类环保知识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环保知识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鲁ICP备12015736号-1
Powered By DESTOON